男女主角分别是江离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由网络作家“芙蓉树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的小说,是作者“芙蓉树下”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都市小说,主人公江离嬴政,内容详情为:可以给平行世界不同历史朝代的古人直播后,我开始给他们直播历史了!秦始皇,朱元璋看到晚清臣民后怒了:“这些异端蛮夷,哪个不是卑躬屈膝顺从臣服?怎么到了你们当朝,连国门都被打开了?”“国不泰,民不安,枉为王朝!”随后看到辛苦的抗战,无数奋勇献身的英灵,大家都沉默了……“这巨龙终究是醒来了,我必不会在我统治下发生此等羞辱门楣,丧权辱国之事!”【以我满腹豪情染红满江红枯叶,以我满腔热血祭奠刀锋冷冽。】【问苍苍,生我欲为何,生当固国安邦,死亦魂佑炎黄。】...
周幽王愤怒的咆哮着,连怀里的美人都不香了。
大秦。
嬴政眼里亦感到震惊。
“奴隶没了?这个国,到底在做什么?”
上万万奴隶回复自由身,拥有了人权,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面——他无法想象这是个什么场景。
自古从未有过!
“这个国,真的不一样了……”
紧接着是唐朝。
李世民望着天空中的局面,陷入了沉思。
慈禧死后,全国上下都在寻求改革。
“可惜,太晚了……”
李世民话锋一转,道:“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没有了啊……”
最后是乾隆时期的清朝。
皇宫内,所有的奴婢抬起头,目光呆滞的看着倒映在天空中的景象。
“奴婢没了,奴婢没了……就发生在两百年后的大清。”
她们又哭又笑,眼里竟然带着深深地羡慕。
后悔早出生了两百年!
乾清宫内,乾隆愤怒的拍打着桌子,咆哮道:“不管我的后世做了什么,这一代的大清,还是这一代大清!奴隶永远不可能被废除!”
画面再变。
同一年的魔都,租借公园。
洋人不顾中华的颜面,公然挂出一副工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魔都内,一片愤怒。
一张张怒而愤慨的面庞,法兰西人丝毫不在意。
却没看到一张苍老的面庞,正面无表情看着这一幕。
朱葆三,彼时是一介富商,在魔都拥有极高的地位。
他大手一挥,找来八个穷困潦倒的法兰西人,让他们高抬自己儿子的大轿,三步一拜,五步一叩,每叩一个头,就给一个铜板。
这成了魔都街头的一道奇观。
往后朱葆三都会让自己的儿子让法兰西人抬着,这令洋人愤怒。
“立刻停止这场荒唐的闹剧!”
法租界管理人愤怒的命令道。
朱葆三却不甘示弱的回应道:“不要以为在法租界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沉睡的雄师一旦苏醒,就是势不可挡的强大!”
“以后这样的事情天天有,直到你们法兰西人摘下那块破牌子为止。”
说罢,朱葆三扬长而去。
都在反抗。
新的画面出现。
四月的一天,一位来自米国的大力士奥皮音来到魔都,放出狂言:“魔都擂台赛上,我要打遍所有华人!”
不仅如此,他公然在报纸上公然说出那四个字。
“东亚病夫!”
与此同时,津城。
一位身着武炮,五官端正的华人武师霍元甲,淡定的合上报纸。
笑笑道:“东亚病夫?好,这一战,我接了。
PS:催更晚上12点前能到2500,明天加更一章。
此刻,画面中这名叫霍元甲的武师缓缓起身,从眼里透射出来的,是压抑的怒火。
东亚病夫。
最早是他从一篇英文报道上看到的:夫中海——东方病夫也。
自此,他决心改变中华国人的体质。
“中华人,不是东亚病夫!”
他眼里饱含着愤怒,铿锵开口,声音宛如金石落地。
随后,他只身前往了魔都。
各个朝代,杨广、白起、蒙恬等武将眼神在颤动。
从这个叫霍元甲的武师身上,他们感受到了武将特有的浩然正气。
有了这股正气,神鬼皆惧。
霍元甲到魔都了,刊登报纸,约战米国大力士。
可那位大力士却早已逃之夭夭,全场哗然。
大力士不见踪影,可东瀛的柔道协会却来了足足十几人,将霍元甲一行人团团包围。
一时间,整个魔都满城风雨,万人空巷。
只为目睹中华武师霍元甲要如何应对十余位东瀛柔道师。
然而,被重重包围的霍元甲,依旧风轻云淡。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在新的风暴形成之前,总有一段时间的沉寂期。
看到甲午海战战败,清廷被迫签下‘马关条约’之时,各朝皇帝们还看到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马关条约掏空了大清的国库白银,连朝廷都一穷二白,更别说黎民百姓。
百姓们腐朽、呆滞的坐在椅子上,眺望着灰蒙蒙的远方,看不到希望。
他们瘦骨如柴,他们如行尸走肉一般,看着国不复国,自暴自弃。
他们开始放弃了,放弃对这个国家再次充满希望。
就是在这种年代,民心涣散,朝廷无作为。
但!!!
也有人,有大把的人没有放弃。
他们还在为这个无药可救的国家做着最后的努力。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后的拯救者。
一身书生气的读书人,羸弱不堪,仿佛一推就倒。
可是他们有着精气神,这让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高大。
金榜中继续浮现金字。
【这个国家真正创建前,到处都遍布了黑暗。也许偶尔会燃起希望之火,但是大多都熄灭了,有的被洋人倭寇熄灭,有的,则是我们自己熄灭的。】
【就像一个人病了,刚开始,他还是有药可救,可病人却固执己见,将良药当成害他的毒药,就这样,慢慢病入膏肓。】
【你们能体会到这种绝望吗?对朝廷的恐惧,对海外列强的恐惧,刺死他们的最后一把刀,不知道是他们,还是他们?】
【谁能理解呢?走在国内,如走在国外一般,地位地下,没有人权。】
江离一连抛出几个问题。
大秦,始皇帝陷入沉默。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就是当时的该国,在废墟上完成建国之前,最黑暗的那个年代。
甚至嬴政产生了自我怀疑: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每次有潜力开国之人出现,先给希望,再给了绝望。
大唐,李世民同样陷入沉默。
许久,他回头看向旁边的魏征:“魏爱卿,你是否相信?”
相信什么?
相信后世之国能于废墟上建立!
魏征笑:“臣,相信。”
“不管该国有多黑暗,局面有多绝望,臣都相信会有带领之人,创下历史。”
于是这一刻到来。
文字继续出现。
【但还有人,愿意站出来,以命改革,将振兴振华之责,扛于肩上。】
【他们是这个国的医者。治病和治国是一样,要想治国,得先治人。】
【孙先生如是说。】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新的画面。
他长得国正方圆,一身正气,儒雅随和,可是一双眼睛却有着对国与天下的忧心忡忡。
孙先生,该国最早的开国先驱者。
彼时,他正风华正茂。
却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目睹了国家的沉沦。
这一天,天灰蒙蒙的,空气很闷,一如他所处的这个国家,看不到希望。
他曾上书给大臣李鸿章,信中内容包含号召全国全方位学习西方文化,西方经济,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他的热情。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回复,仿佛石沉大海一般。
如今,已是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偌大的债务掏空国库的时候,孙先生放弃了。
他疑惑:“为什么拥有四万万苍生之众,拥有数万里土地之饶的中国,不仅不能发奋为雄,继续引领亚洲,引领世界,反而被一个东邻岛国所欺侮?”
【孙先生认为之所以国家落后到这个地步,是因为遇到一个‘落后异族’的统治,千百年来,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团体。】
【最终,孙先生脱下了身上象征医者的白大褂,决定弃医从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治国和治病是一样,这个国家快要亡了,我要拯救他!”
【这一天,孙先生弃医从政,推翻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颗子弹,终于打出!】
【一个人的革命,继而带动整个民族的觉醒。】
【甲午同年,孙先生立志推翻清廷,号召二十多位海外华侨,组成改革组织:兴中会。】
“满洲人不足以引领中华走上现代化!”
那是他在兴中会成立后发出的第一声宣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他振臂高呼!
“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一刻,一呼百应。
四周周围,满是义愤填膺的脸庞。
他们平凡,他们知识渊博,他们海外留学归来,理应有更好的人生,可看到这个国家的腐朽腐败,满目疮痍之后,毅然决然推翻这个朝政。
革命之火,由他们燃起!
唐朝,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双目恍然。
入目处,他感觉到熟悉。
因为李家也是一步步造反发家的,自然明白这其中的苦。
眼前的孙先生,竟要‘一个人革命’,这可能吗?
太难!
太危险!
【兴中会成立后,孙先生便踏上四处筹钱之路。清廷也绝不会想到,沿袭几代的帝制,会在此人手上终结!】
很快,画面发生了变化。
各朝皇帝震撼至极!
呈现在他们眼前,是武装起义!
此时孙先生的兴中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已经开始筹划推翻清廷的事。
然而,情报泄露,寡不敌众。
“孙先生!快走!”
一位手臂缠红带的男人大吼。
他是陆皓东,兴中会的骨干成员。
为掩护孙先生被杀。
混乱、惨烈、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尸体。
陆皓东被囚十日,受严刑拷打三次,以铁钉插其手足,凿其牙齿,都没有泄露半点情报。
“处决!”
南海知县李微庸大怒。
十日后,陆皓东从容赴死。
处决前,他陆皓东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没,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广州起义,陆皓东壮烈牺牲,孙先生流亡海外。】
“唉,天下多是火中取栗者。”
北宋,岳飞看着陆皓东慷慨赴死的画面,忍不住感慨道。
“咳咳咳!”
大明,朱元璋已经苍老病重,他剧烈咳嗽着。
“朝廷虽是强弩之末,但是一个人的起义,真的太难了!”
这比他一路走来,当乞丐乞讨,加入红巾军更加艰难!
“这条路,何处是个头啊?”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推翻朝廷的第一颗子弹,就这么没了吗?”
此刻,各时空皇帝们都疑惑着。
在他们看来,革命之火不应该就这么熄灭才是。
哪怕一次失败,重振旗鼓之后,也要来卷土重来。
他们坚信着,孙先生不会就此失败!
很快,天空中,盘点继续。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读书人,也为唤醒腐朽的百姓,迈出了第一步。】
【1895年,甲午海战之后的第一年,对当时无数人带来巨大的战后心理创伤。】
【沉迷于海底的北洋将士,无不是严复的福建船政学堂、日不落海上皇家学院的同学,以及他在北洋水师的学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一夜之间天人永隔,这无不让严复愤怒、悲凉、哀嚎。】
【1897年,他与夏曾佑创办《国闻报》,并翻译了海外思想著作《天演论》,唤醒了民族意识。】
【次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进京来觐,阐述变法主张,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风暴开始凝聚,名为“戊戌变法”,拉开序幕。】
“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我来起带头作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觉醒国魂,加入到行列来。”
“维新救国,刻不容缓!”
严复在刊登的报社里如是说。
各朝王都之中,画面再变。
只是一个简破的房屋内。
六位年龄二三十岁的男人齐聚于此,在这儿商讨改革大事。
命运旋转的齿轮,也在这里开始。
谭嗣同,将一生心血都倾注在改革众,该国读书人,起源先驱者之一。
另外五位,分别是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深秀、杨锐。
在这个人吃人,毫无尊严的国度,他们是最先醒来的六人。
“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是谭嗣同号召了这六人,迈出第一步总是很艰难的,但是不迈,作茧自缚,只会更加艰难,这个国家永远没有未来。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变法者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开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虽然他们现在只有六人,但是他们明白,他们的身后,终会有六十人,六百人,乃至上万人……
这一刻,各朝代帝王集体震撼。
“长夜为何尽明?因为火把在他们自己手里。”
孔丘学堂之上,孟子攥紧了拳头,眼前里爆发出希望之光。
春秋乱世,同样需有执火之人。
他们宣扬道义,不就为了拯救万民?
后世之国如此困难,都开国了,遑论我们?
“第一次变革,是懵懂的,注定以失败告终,但是朕有预感,这一次变革,会带来深远之响!”
“好一个‘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觉悟!”
“如此变革,这便是中华炎黄之起源吗?”
“……”
这一刻,各朝皇帝都激动了。
李杜王孟等诗人,更是忍不住落泪。
他们之中太多郁郁不得志的人了,空有一腔抱负,却无从施展。
布衣清廉,下贬职至边关之地,这六人,替他们发声了。
谁说读书人无法拯天下?
生逢乱世,当权者、底层者都被懵逼了,恰恰是这群读书人看得最清楚,最明白的。
无论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这六人决定用生命与鲜血来变法,他们就是成功的。
笔做武器,思想做后盾,他们的身后是亿万黎民百姓,何惧之?
“呼……”
盘点到这里,江离也不禁长长松了一口,面目严肃。
其实严格来说,他应该从这里开始盘点的,但是时代大背景太混乱,他怕那些朝代的帝王看不明白,不懂得后事如何。
所以,才从末清开始盘点。
封建腐败无能,末清将这六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从这六人开始,真正的盘点,现在才开始。
他在键盘上敲下几行字。
【1898年,这一年是‘戊戌’年。】
【开春之际,胶州、旅顺既失,南海先生上书痛哭论国事,请改革。】
【曰:“今日在我国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著也,若第一著则惟当变科举,废八股取士之制,使举国之士,咸弃其顽固谬陋之学,以讲求实用之学,则天下之人如瞽者忽开目,恍然于万国强弱之故,爱国之心自生,人才自出矣。此关一破,则一切新政之根芽已立矣。”】
【六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联名上书,更改官报,宣扬变法内容,准许地方官及士民上书,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废八股文、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并予以国外留学政策,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等……】
【从教育、政治、军事、经济四个方面变法改革,每一项,都打击在清廷的痛处。】
变法,就此开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看完,全部深有感触。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节死。
一个巍峨之国的根基雏形,有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一幕,诸子百家、各思想家比看到自己的思想普及群众都要高兴。
因为这个国,太难了!
现在,各皇帝们只想知道变法的结果,以及期望看到国家的改变。
只见金榜上盘点继续。
【我的1898,是全国人民的1898。】
【四月,康有为、梁启超成立保国会,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
【然而,没人知道,此时的袁项城,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嗯?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意思?”
看着这行字,所有帝王们表情顿时变了。
嬴政更是发出疑问:“袁匹夫不是加入变法阵营吗?”
只见盘点继续。
【虽然谭嗣同举起了改革之火,但是保皇党势力依旧根深蒂固,变法之后,光绪帝与西太后势成水火,而袁项城在维新党与保皇党之间周旋,如鱼得水。】
看到这里,各个皇帝、武将、圣贤诗人们都是心头一沉,心里大概清楚这变法怕是要失败了。
任何一个年代,一场战争,不怕敌人有多强,就怕己方背叛。
【戊戌年九月,慈禧太后企图发动政变。】
随着这段文字结束,新的画面出现。
深夜,谭嗣同连夜接见袁项城。
“皇上现有大难,能救皇上的唯你一人。”
袁项城却笑了笑,戏谑道:“皇上在宫里待得好好的,会有什么大难呢?莫非谭大人是听到什么风声鹤唳,就信以为真?”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洪秀全的死,让所有皇帝内心都无法平静。
这一刻,大唐。
李世民陷入深思。
“每个人都在悍不畏死,每个人都在前赴后继,向死而生,后世的国,真有这么大魅力吗?”
李世民盯着铜镜中的自己,鬓角已微微泛白。
他的帝王之权从血与杀中,玄武门之变,还历历在目。
他不是没见过为了一件事拼至身死的。
为钱。
为权。
为名留青史!
可是这些人,为了什么?
李世民不明白。
这个国家明明已经无药可救了,如果到他手里,他会选择放弃。
可有一批人,依旧坚信光明会降临,黑暗终将被驱散。
哪怕,此生无法看到后世之国一眼,也要为百姓,为这黎明苍生,点燃火源。
一点小火苗也好。
事实上,不止李世民一人,嬴政、汉武帝、朱元璋,一一震撼着。
他们想亲眼看一看后世之国繁荣的样子,并因此陷入沉思——我朝怎无这般人?
正在这时,天空上方,金字盘点继续。
【太平天国只是这黑暗浪潮中的一点小浪花,虽然掀起了一些波澜,但是并不多。】
【但就这这么一点点小浪花,就足够了。】
随着这句话落下,画面再次一变。
“发愤图强是中华民族的本性,绝无出路是腐朽的覆灭的必然下场。”
“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朝堂之上,身穿清堂官僚衣的文华殿大学士,正弯腰鞠躬,向慈禧太后上书觐见。
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李二先生’。
【天底下最容易的事就是做官。做官无他,只是莫作怪。】
【李鸿章成立淮军,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魔都机器织布局和魔都广方言馆等洋务机构,开创‘洋务改革’派。】
【更一改湘军旧制,转而学习洋人军队,实现冷兵器向洋枪洋炮的转变。】
【太平天国之后,还招降纳叛,兼收并蓄,收扩地方军,筹备海防。】
【留学,成了大势所趋。】
【1875年,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留学。】
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
一艘艘巨轮破开海面,驶向未知的远方。
船上的甲板上,站着一群不过十来岁的少年,他们迎着海风眺望远方,像在眺望那未知的国运。
可眼里,依旧带着深邃,充满希望。
忽然,一位少年坚毅自语:“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他叫刘步蟾,和他同一批的林泰曾、严复听到这句话,内心无一不掀起惊涛骇浪。
而船上的另一处甲板,亦有一位少年静静矗立。
大海翻波,船只亦东倒西歪,正如他所在的大国,风雨飘摇。
站了一会儿,邓世昌就回去了。
这一去,他们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肩负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也许有了巨型战舰。
有了洋枪洋炮。
国就有希望了吧?
旧秩序正在一点点崩坏,新秩序,正在一点点建立……
由他们建立!
“我等要振兴中华,这才是我们这一辈该做的事!”
这一刻的刘步蟾、严复、邓世昌等人,心中豪情万丈。
……
看到这里,各朝皇帝的眼睛越来越亮。
仿佛身临其境,心中也跟着豪情万丈。
甚至五代十国引起了共鸣。
这群少年,是该国未来的希望啊!
哪怕这个国家再无药可救,也不能不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该如此。
怎能如此!
前往无路,那他们就将路开辟出来!
大秦。
嬴政站了起来。
他忽然感到遍体生寒,嘴唇嗫嚅了几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急忙喊来大臣李斯:“去看看,我朝子民是否也生在疾苦中?”
这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因为嬴政忽然意识,天下一统之后,他这个一朝帝王开始骄奢淫逸了,开始疏于对平民的管理。
大秦,不能成为下一个晚清!
各朝代也是如此,看着大清,他们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
“这大国,终于是苏醒了……”
汉朝,汉武帝刘彻由衷的发出感叹。
少年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立志救大国于水火,何等震撼?
天空中,文字依然继续。
【可正当新秩序建立之时,塞外虎狼已然虎视眈眈。】
【东瀛异族野心膨胀,剑指北上,以高丽为跳板,进军大陆。】
【同年,江华岛之战爆发,高丽被逼签订江华条约。】
【李鸿章建议‘以夷治夷’,海外列强资本入住高丽,制约东瀛异族。东瀛狗急跳墙,发动政变,却遇到了一位狠人。】
金字赫然出现一个名字:袁项城!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袁项城出生项城一个大家族,家族靠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发家,自小熟读兵法,不愿留在乡间作土财主,因而外出闯荡。早年跟随官僚吴长庆前往高丽,自此发迹,被李鸿章派去高丽监国。】
“太后,再这样下去,东瀛倭国必将成为‘中土之患’,不得不防啊!高丽乃我朝藩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绝对不能让东瀛登陆掌控,臣附议,大力开展海防实力,成立水师,以备快速掌控高丽政权!”
高堂之上,李鸿章诚恳觐见。
可是此时的光绪帝还年幼,一切由西太后慈禧太后当朝。
李鸿章的建议被驳回了。
理由是国库紧张,已经没有闲钱来创办水师了。
“而且,这圆明园该修了。”
慈禧太后说道。
“太后,国库再紧张,也要拨出款来创办水师!”
没想到李鸿章却是拍案而起,铿锵之音,响彻整个朝廷:“国之将倾,太后还想着享乐?糊涂!”
“修复圆明园,能将国扶正吗?能将列强之国赶出中原吗?纵观这十几年,我国领土一步步沦丧,哪个不是海上先失?我朝若有精英水师,何惧这些跨洋而来的列国列强?”
“修圆明园重要,收复疆地更加重要,都不及建设海防!臣请愿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李鸿章此时已年过半百,可是却脸红脖子粗,据理力争。
照相合肥天下搜,这一年,李鸿章他虽不年少,却也是能臣干吏,同样意气风发。
【双面李鸿章,千难万难组建北洋水师!】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各个时空,各王朝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有的唉声叹气,有的义愤填膺。
“国之不国,依旧贪图享乐,朝廷难朝政,遑论国权?”
大唐,李世民发出这样的叹息声。
也许是他本身就是当皇帝的,对西后慈禧的言行有着极大的不满。
朝野之下多为国之忠臣,她不屑一顾,一心只有自己的六十大寿。
这让他想起了隋朝末年。
那时候,隋朝腐败的是朝廷。
那么这个后世之国,它又是哪里病了呢?
“此国,已经有所改变了,就看这改变会带起多大的波澜?”
汉朝,汉武帝刘彻站于朝廷外,负手而立,目光深邃。
天下乱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无论是分还是合,都是人为造成的。
看到这里,他已经看到太多推动历史之人。
从林则徐、到洪秀全,再到邓世昌、刘步蟾,再到李鸿章,他们都是推动历史变革之人。
虽然李鸿章在他看来,并不是尽心尽国之人,但是国之将倾,他作为大臣,不得不以国事为重。
“只是……他的改革,真的有用吗?”
喃喃自语之声中,天空中文字盘点继续。
【迫于压力,西后不得不拨款修筑海防,北洋水师建成。】
【光绪元年,李鸿章通过总务司向日不落帝国购置四舰炮船。】
【光绪五年,向日不落帝国巡洋舰杨威、超勇。】
【光绪六年,又向德意志帝国铁甲舰定远、镇远。】
【光绪十四年,北洋水师正式宣告完成!】
伴随着金字,江离也贴出了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
照片中,一艘艘海上巨大舰队,无不震撼着各朝皇帝的眼球。
“如此大的战舰,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嬴政发出这样的感叹。
【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拢共二十五艘,辅助军舰五十艘,运输船三十余艘,官兵四千余人!其中以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平远八艘名震世界。】
【实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十年呕心沥血,终于没白费!”
“有这样的海防水师,该国会崛起吗?”
定远、镇远那两个庞大的身躯无一不深深刺激着各朝皇帝的眼球。
那一刻,各朝皇帝们紧绷的脸庞,终于放松下来,浮现了一抹笑容。
有这样的战舰,应该不会再怕那些洋倭的侵袭了吧?
这个国家,在北洋水师建成的那一刻起,终于有了一点希望。
那个时候,李鸿章也是一样。
画面中,他静静站在海防基地之中,看着停泊在岸边的战舰,满是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
可是眉宇之间,又有着一抹忧色。
他在期待,更在紧张。
期待是在期待北洋水师的第一战,究竟会是如何场面?
紧张是在紧张失败,因为他很明白,北洋水师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还得是大胜!
否则十余年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战舰上,一群意气奋发的青年正在这个的岗位上忙碌。
他们努力训练,驾驭着钢铁般的海上霸主,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当年那一批出国留学的少年们都长大了啊……
各个眼里都带着精光,那是国之栋梁,更是国之希望。
“我李鸿章虽说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国之将倾,还袖手旁观,坐视不理者。”
望着舰队上的人来人往,李鸿章目光深邃,带着笑容:“扶正这个国家不倒的人,有很多,李二先生也愿出一份力。”
李鸿章相信这个国家还有救,这么喃喃道。
“是曾经的那批少年。”
各个皇帝们看着画面中的那一批青年,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也许是该国太过腐朽,太过黑暗,只要有一点点希望的火苗燃烧着,他们就身临其境一般,也露出了笑容。
站在甲板上训练的人,赫然是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严复等人。
然而,天空中很快出现新的文字。
【高丽局势愈加的严峻,高丽是大清藩属国,寸步不可让,清倭的摩擦也愈演愈烈,是为‘中土之患’。】
【然,西后慈禧的六十年大寿将近,以‘哀家颜面’就是‘大清之颜面’的说辞,继续掏空本就亏空的国库,甚至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修建颐和园,这也导致北洋水师的实力,这些年都是原地踏步。】
看着这一行文字,各大帝王们脸上的笑容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严肃。
“一国腐败的根源找到了,糊涂啊……”
朱元璋唉声叹气。
本以为该国要好起来了,就此走向强盛,没想到,出道即巅峰。
“如果该国变革失败,依旧沦为奴隶国,此人罪无可赦!”
大唐,房玄龄站在李世民身后,愤然怒斥。
随着这行文字落下,出现了新的画面。
是东瀛倭国。
区区弹丸之地。
看着那占地面积还不足以一个省大的倭国,也敢羞辱浩荡神州,各皇帝就感到一阵憋屈,暗恨清廷无能!
“天皇,高丽战事摩擦越加频繁,若再拖下去,我皇皇军北上进军中原腹地的事恐发生变故,还请天皇下令,派军登陆高丽岛,宁为集体玉碎,也要为天皇尽忠!”
时任总指挥长山县有朋提议道。
东瀛入主高丽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是依旧迟迟攻不下,这让局势变得未雨绸缪起来。
可天皇依旧沉默着。
半晌,他还是摇头:“不行,北洋依旧掌握着海上实权,一旦派兵,他们势比会阻拦!”
“天皇!现在的北洋已经不是刚成立时的北洋了,华丽的外表下千疮百孔!”
山县有朋加大了声音,情绪激动道:“多年过去,北洋依旧停留在原地,依旧只有定远、镇远两大铁架战舰,何惧之有?”
“强国必先威于海上,我们可向日不落帝国购置一艘新式巡洋舰,射速快,到时候,北洋将不是我们对手!”
山县有朋的话让天皇眼前一亮,他陷入了沉思。
许久,他缓缓起身,矮小的身躯,此刻竟给人一种伟岸的感觉。
“即日起征讨清朝计划正式施行!”
文字继续浮现。
【即日起,天皇先做表率作用,一天只吃一顿饭,国有样学之。三年内省出两百万,购置了当时最新式巡洋舰,命名——‘吉野号’!】
PS:8.9章修改了下内容,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但民国的曙光里,却有他一腔滚烫的热血。
大秦。
天色渐暗,开始下雨了。
朦胧的雨幕,遮掩了天空中倒映的画面,也让徐锡麟的惨相变得模糊。
始皇帝像心有所感一般,身子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再次响起了一个故人。
徐锡麟的死状,哪怕是他嬴政,都感到胆寒、残忍。
他再次幽幽叹息:“这么做,值得吗?”
为了理想中的国,可是这么久了,依然没人能驱散黑暗,建立新的秩序。
这些人,会惨死吗?
嬴政沉默了。
这时,雨幕中,画面逐渐变黑。
开始浮现徐锡麟的生平简介。
【徐锡麟,字伯荪,号光汉子,出生名门望族。】
【早年曾赴东瀛,参加博览会,于中发现中华遗物被当做商品展览,怒而愤慨,自此投身革命,后加入光复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论是光复会也好,还是大通学堂也好,他们始终都游离在清廷的权力中心之外,徐锡麟深知谋得革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加之前一年吴樾持弹暗杀五大臣,慷慨赴死,这才有了安庆起义。】
【草木茵茵,脆薄、刀形的叶子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但那憔悴中仍然殷红的脉络总会使人想起殉道者的血,在苍凉的大世里独自红着。】
【那一年,徐锡麟年仅三十四岁。】
画面一变。
徐锡麟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了老一批光复会成员这里。
此时的蔡元培,正在德意志留学。
听到这个消息,他沉默了,目向遥远的东方,久久不语。
眼里,是悲伤,是惋惜。
良久。
蔡元培终于说话,眼里的悲伤与惋惜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定。
“小友,一路好走。”
“你的牺牲不会白白浪费,我有预感,一场风暴将要来袭。”
“满洲的墙,要被我们推倒了,很快,很快……”
说到这,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蔡元培一人。
与此同时,香江。
由于萍浏醴起义之后,为躲清廷通缉,孙先生被迫离开东瀛,来到了香江。
此时,夜深了。
孙先生却还没有睡。
他正阅读着一封来自国内的电报。
此时的同盟会,由黄兴领导着。
二人很快确定了下一次起义的地点与时间。
“以粤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
东瀛,一位年轻人来到早稻田大学求学。
陈独修,这是他第三次踏临这里。
这里的天很暗,但是风却很大。
大风吹乱了他的发丝,显露出一双深沉、深邃的眼睛。
看着国内传来的消息,徐锡麟死了,吴樾死了,孙先生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等等消息,青年满腔的热烈,仿佛要溢出胸膛。
“虽败,但大世将来临!”
“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但建国之路,不能没有我陈独修的名字!”
在这一刻,青年在心底发誓。
文字盘点出现。
【徐锡麟的死,清廷依旧根固,但地方巡抚早就满城风雨,革命之火已经烧到了这些依旧留着长辫子的朝廷官员身上,火焰,他们扑不灭。】
【所有革命之士都意识到了,最迟三到五年,天下必将剧变!】
【但是!】
文字话锋一转。
【革命需要流血和牺牲,徐锡麟不会是风雨飘摇的最后一个!】
画面一变。
江浙地带,邵兴。
安庆起义失败一事,已经传回了邵兴。
秋瑾自然也听说了徐锡麟已慷慨就义一事。
周围人都在劝秋瑾离开,朝廷已经一路查到了邵兴大通学堂,却被秋瑾拒绝了。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革命怎能不流血,中华女子还不曾为革命流过一滴血。今日,就从我秋瑾开始。”
她一脸平静的坐于大通学堂,不肯离去。
【继徐锡麟之后,秋瑾被捕。】
画面出现。
一身白囚服,带着枷锁的秋瑾早已满身累累,步履蹒跚的走向刑场。
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
秋瑾一一望过去,看见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妇女,看见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她笑了,这就是黎明前的中华。
负责斩首秋瑾的监斩官与秋瑾有些交情,他一脸愧疚:“我位卑言轻,没办法保全你!”
秋瑾笑着摇头,表示理解。
刑场上,她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世人不知革命为何物?竟让我狠心抛夫弃子,我此番赴死,就为回答这个问题——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
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
让千千万早已压弯了民族脊梁的中华人重新挺起胸膛。”
“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烈,之价值,竟令我心底喜极而泣!”
语毕。
秋瑾闭上眼睛,慷慨赴死。
画面变黑。
关于秋瑾的文字浮现。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提倡女权女学。】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华的脊梁。】
这画面震撼,哪怕已经变黑了,可各个朝代依旧久久无法平静。
他们看到属于女子的风骨。
一介女流,为了革命,慷慨赴死。
这古来罕有!
宋朝。
李清照心里久久无法平静,眼眶红了。
这个才情不弱于她的女子,虽是女儿身,却行男儿事。
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子照样能顶半边天!
金榜之上,云层不断飘过,像极了时代的齿轮在转。
继陈天华之后,徐锡麟、秋瑾也牺牲了。
但是,朝代的帝王们也感觉到了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在变幻着。
加速着清王朝的灭亡与衰老,却推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新国在建立。
蔡元培预感到了;
孙先生预感到了;
陈独修预感到了;
……
始皇帝、汉武帝、汉献帝、唐玄宗、朱元璋……所有皇帝都在思考。
足以引领时代变革的大风暴,是什么?
(大声说出来,是什么?)
浩瀚的画面,如天幕般,烙印在各朝的高空。
哪怕入夜了,夜色漆黑,金色文字依旧绽放璀璨之光。
大秦,咸阳。
嬴政却还是没有退朝,就在刚刚,嬴政做了一个决定:天幕一日不退,朕一日不下朝。
一些太医、妃子担心始皇帝身体扛不住,纷纷劝解。
却被嬴政拒绝。
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该国情况太特殊了,一位位人前赴后继,献出生命,只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歌名’二字。
“朕一刻也不想错过,这些人由血肉骸骨堆起来的新国,是怎么样的。”
目前,该国还未建立,依然笼罩在清廷的阴影统治之中。
但是快了,革命的火焰已经燃尽漫山遍野,终将焚灭满清腐朽的根基。
另一边,大唐,同样入夜了。
李世民却依旧没有回到寝宫,依然站立在朝堂前。
皇帝不退朝,身后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不敢退朝,他们默默站于李世民身上。
离李世民最近的微怔此时微微抬眸,惊诧的看着这位唐太宗。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简直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
陶渊明忍不住起了好奇心,想知道这般妙的对联,究竟是何人所著?
这时,天空上榜单开始浮现文字。
【白话文半报第一人林白水著此对联后,还在狱中的章炳麟也闻声写了一副对联,刊登在报纸上。】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余一人歌庆有!】
笑够了,葫芦里的酒也喝尽了,陶渊明就这么躺在扁舟上,任由溪流随波逐流。
他笑着:“林白水,他叫林白水……那时代的文人墨客,也同样独领风骚……”
“可是该笑呢,还是该哭?”
陶渊明累了,虽然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但是没人知道,这眼泪,是笑出来的,还是同病相怜,有感而发流下。
南北晋朝,已经在司马氏的统治下混乱不堪,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正是看透了这个时代,才选择解甲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满腔抱负,进归乡田之中。
“但你们还有希望啊,坚持到这个地步了,请务必要坚持下去……”
喃喃声中,陶渊明缓缓闭上了眼睛。
“该结束了……这个朝代。”
“我看到了一朝之末路……”
末陈,杨坚与独孤伽罗并肩而立,一齐仰望天上的金榜画面。
此时,他已代周,建隋,灭陈,那时看到的,也是这般的盛世。
“最后的辉煌,最后的挥霍……”
天空中,画面很快随之一变。
各朝看到了未太后庆生奢靡的朝廷,但也看到了令人唏嘘的民生疾苦。
国内混乱了。
为给慈禧庆生,清廷掏空了国库,增加了税收。
【暗杀团暗杀失败后,就此解散,可国内依旧得到不少民众支持。】
文字出现后,画面也随之出现。
破败的街头小巷内,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安静得站着,他们很瘦,大眼睛里带着迷茫。
“爹,娘,我们还有救吗?”
他们问的是‘我们’,而不是‘我们的国家’。
国家的未来,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想活下去。
这些孩子的父母沉默。
杀死他们的,不是西方列强,而是大清这个国家。
孩子们身躯颤抖着,忽然转身跑回了家,不一会儿,就跑了出来。
他们的手里,拿着刀。
“朝廷的太后让我们没饭吃,把太后杀了,我们就有饭吃了吧?”
这个孩子的父母大惊失色,一把冲过去,抱住了他们的孩子,并夺过手里的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可正是这时,他们听到了一阵振奋人心的歌声。
“莫打鼓来莫打锣,听我唱个保国歌,中国汉人之中国,民族由来最众多……”
“仔细听我保国歌,天和地和人又和,取彼民贼驱异类,光复皇汉笑呵呵!”
“……”
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也听到了。
一个光复会的男人,四处游街唱着,将人聚在一起。
悠扬易懂的歌声,并不好听,有几个字甚至发音都不标准,可在此刻听来,却是最美妙的歌声。
“是保国歌!”
孩子们的眼神明亮起来。
这首歌,是去年兴起的民歌,由赵声所写,朗朗上口。
孩子跟着唱了起来,眼神越来越明亮。
他的父母将手紧紧攥在一起,激动得全身都在发抖。
“还有救,我们还有救……”
下雨了,可暴雨中,保国歌依旧响彻。
那唱歌之人,从容迈步于大雨之中,也不撑伞,一遍一遍,不知疲倦的唱着《保国歌》。
他是吴樾!
暗杀团解散了,可他没走,暗杀之道,早已刻入他的心中、骨子里。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天空中,盘点还在继续。
【彼此的中华,正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904年的终声响起,1905年来到,这一年,被誉为‘历史大变局的开端’。】
【这一年,倭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承认东瀛在高丽的政治军事利益,顺口、大连及附近领水租借权交于东瀛,宽城至顺旅口铁路,及一切权利,都交给东瀛。两异国在清朝领土交战,战败损失的依旧是清朝。】
【倭俄战争之后,国内改革求变潮流之声突增,为敷衍求变的潮流,慈禧宣布‘立宪保国’,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吴樾决定‘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画面浮现。
“宁愿吾国民为懵懵不醒之国民,也不愿吾国民为半梦半醒之奴隶!”
这位唱着《保国歌》的革命暗杀者,此刻正站在朝廷告示前,眼底带着怒火。
因为懵懵不醒之人一旦猛醒,就会复救世之仇,而半梦半醒的奴隶,名义上为‘立宪保国’,实际上不过是满清鹰犬!
他想起了革命之人夹缝求生的艰辛。
他想起了每日遭受压迫,吃不上饭,冻死在路边的奴国百姓。
“当牺牲一己之肉体,杀一儆百、杀十儆千!”
这一刻,吴樾早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愿余死后,化一我为千万我,前者仆而后者继,不杀不休,不尽不止!”
这一刻,吴樾的面容、相貌,深深烙印在各朝皇帝们的眼中。
他们明白,这个人,他们大抵是忘不掉了。
“后世子孙这般,甚好。”
南宋,零丁洋边,文天祥一身白袍,猎猎作响。
自古以来,真正的英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他身处的年代,敢为天下先的人太少了,可是在清末,民国初期,这样的人,他看到太多了。
国难当头,大厦将倾,人言轻微又如何?以性命鲜血搏之,毅然奋起,是为救国。
大秦,诸子百家无不静静看着,心中百感交集。
此时的秦国,已经百姓民不聊生了,吴樾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要想开立新国,只有这一条路吗?”
“这条路……似乎是条思路啊……”
“他又为何走得如此坚决?”
大唐,安史之乱。
为安邦护国,颜真卿毅然将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作为人质。
这一刻,看着画面中吴樾的身影,心里狠狠的触动了一下。
“我不知道他的底气、信仰从何而来,但我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唤醒革命之人的勇气,驱散黑夜,希望未来看到星火燎原,是吗?”
颜真卿眼里有着悲伤,喃喃自语。
而彼时。
新的画面出现。
行刺前,吴樾、赵声,陈独修密谋于一栋图书小楼上。
彼时的陈独修,在暗杀团解散前,就离开去了魔都,遂又回了皖城,创办《俗报话》,正式投身于革命。
得知吴樾要实施暗杀计划后,陈独修阻止,并欲替他实行。
吴樾笑了笑,拒绝了。
他的眼神很平静,可是却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浮现。
“仲甫,舍一生拼与缔造共和,何者为难?何者为易?”
陈独修答:“自然是前者易,而后者难。”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倚栏听风,听风赏雪,清酒一壶,再砍几颗人头做下酒菜,何其快哉?”
“先生去也!”
悲歌慷慨,以壮其行!
见过志同道合的挚友,吴樾还去见了他的结发妻子严无畏。
“目前满清府正欲以预备立宪的骗局欺骗国人,以图苟延残喘,不日将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我此番去京,誓除五贼,恐凶多吉少,望小妹保重!”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仿佛,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华。
……
这样的画面,令各朝震撼,个别朝代,甚至感到了胆寒。
秦朝。
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忽然遍布了嬴政全身,咸阳宫明明没有风,可他却没来由的颤抖了一下。
大臣立即上来搀扶,却被嬴政抬手拒绝。
自始至终,嬴政眼睛都死死盯着同盟会成立的那一幕。
是的。
这位始皇帝陛下,感觉到压力了。
他心中满怀期待,想看下去,看看由这些人创立的民国是怎么样的,可是,他也同样害怕着。
“没有一个朝代是长生不朽的,这是覆灭大清的一股力量……”
“我大秦,将来会会以何种形式覆灭?被谁覆灭?”
嬴政这般喃喃自语。
大清。
“噗通!”
乾隆整个人从龙椅上摔了下去,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乱臣贼党!都是一群乱臣贼党!”
他愤怒的咆哮着,整个乾清宫,都是他咆哮的回声。
可是咆哮归咆哮,这一次,他真的预感到了,他大清要亡了。
北宋。
苏轼、苏辙俩兄弟望着这些一位位出生寒门的人为了同一个信念,彼此聚在了一起。
只为掀翻他们头上的压迫,只为让百姓能挺直脊梁,只为让一国找回丢失的尊严,争相奔走,发自内心的笑了。
“羡煞旁人。”
“要是我们有这般团结就好了,何愁变革不成功?”
苏轼、苏辙眼里有着一丝唏嘘和复杂。
他们想起了一个故人:主张变法的王安石。
而他们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皆是反对者。
其他朝代,目光同样定格在这一幕。
此刻,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人,全部在心里发出心声。
“就这样往前吧。”
“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为了同一个家国大义的目标而奋斗了。”
“我们,就是你们。”
盘点初期,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就是你们,深入人心。
现在,终于把这句话还回去了。
天空中,文字继续。
【同盟会成立后,在孙先生的运作下,《民报》成立,陶成章、章炳麟担任主编,胡汉民、汪精卫执笔,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讨论战,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式入住国内。】
画面中,夜深了,可是屋内一盏盏油灯依然亮着。
一位位青年依旧在奋笔疾书,赶着改革文稿。
其中一人,叫汪精卫。那时的他,还有满腔热血。
同盟会虽然成立,但是并不代表,同盟会成立了,国内的局势就能改变,清廷就能被推翻。
唤醒沉睡的中华之魂,还需要他们这一代人做先驱者!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生命。
海外革命之火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却是一片沉寂,宛如一潭死水。
【1905年,袁项城、张之洞联名上奏《请废科举奏》,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进行,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历史终画上句号。】
【同年,北洋新军编练完成,北洋军阀成形。】
画面展开。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窗外下着濛濛细雨,参加科举的书生也寥寥无几。
徒增一抹萧索与苍凉。
这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更像是走一个形式。
状元是一个叫刘春霖的。
中了状元,他的脸上也没有任何高兴之色,有的只是呆滞、木讷。
他抬头,看着窗外烟雨蒙蒙的天气,他笑了。
“如今之朝,状元之名,又有何用?”
“况且状元也轮不到我来做!”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403104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