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连载中

评分:

分类:网游小说

作者:画凌烟  

剧情简介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的倾心著作,魏忠贤崇祯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一场车祸,他从本属于自己的和平年代穿越到了大明,还是最后一个黑暗王朝。内有奸臣当道,残害忠良,外有八大蝗商收敛钱财,叛经离道,他一睁眼,便是生死局。既来之则安之,他可不觉得没有回旋余地。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召忠臣,查蝗商……私通建奴?隐瞒商税?真当他看不见、不知道?他只不过在等一个锲机罢了!天子一怒,血染三里——顺我者达官俸禄,逆我者满门抄斩!...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毛帅,粮草又快没了,怎么办啊?”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跑过来,这人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但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晒得很黑。

穿着一身破旧的军服,脸上还有一块不太明显的刀疤。

此人是毛文龙的义子尚可喜。

毛文龙躺在草窝里晒太阳,听到这种话,顿时又头大起来:“娘希匹的!又没粮了,朝鲜那帮孙子不是说给咱们粮的么!”

“被耍了,那群棒子信不得!”

“狗日的,连老子毛文龙都敢耍,召集弟兄们,去干死他丫的!”

毛文龙从草窝里爬起来,操起刀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他的这群马仔们现在在东江过着占岛为主的日子,朝廷管不着,朝鲜拿他们也没办法。

偶尔,他们也会去跟建奴去打打架,祸害祸害北边。

只是粮食这东西太他妈的不经吃了。

这是毛文龙最头疼的。

“毛帅!毛帅!”

耿仲明飞快朝这边本来,那样子好像比北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刚贪污了100万还要高兴。

“什么事,瞧把你小子给乐的!”

“朝廷……朝廷来船了……”

“哦!”毛文龙顿时一喜,“有粮?”

“五艘大船,一定有粮!”

“娘希匹的,皇帝终于想起老子毛文龙了!走,带上儿郎们去迎接钦差!”

很快,一群人便出现在港口。

毛文龙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辽东南边给建奴形成了强有力的牵制。

徐应元从船头下来,道:“哪位是毛帅?”

“末将毛文龙参见钦差大人!”

“毛帅不必多礼,天子说过,毛帅是辽东大帅,国之良将,今日某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哈哈哈,大人这边请。”

毛文龙用尊敬的语气大声道。

新皇登基也有四五个月了,一声动静都没有,毛文龙还以为新皇帝把自己给忘了。

眼下他扫了一眼船上,顿时的双眼冒精光。

徐应元下了船,便拿出圣旨:“毛帅接旨吧。”

立刻全体将士跪拜相迎:“臣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毛文龙统领东江镇,不畏生死,勇克建奴,乃国之擎天,煌煌大功,赐东江伯爵位,赏白银万两,尚方宝剑,其部将一律官升一级,钦此。”

明朝的圣旨流行大白话,这是朱元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习惯,这倒是给紫禁城那位穿越客减轻了不少麻烦。

毛文龙当场就愣住了。

没想到新皇如此慷慨。

不仅运来的粮食,还给了自己一个爵位,并且还又加赏了万两白银。

像毛文龙这种武将,内心深处最想什么?

像文官那样封侯拜相。

但这大明的那些文官,一个比一个狡诈,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武将断了脊梁,武将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能得到爵位,毛文龙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臣叩谢吾皇万岁!”

徐应元将圣旨交给毛文龙,又将尚方宝剑赐予毛文龙,后面的人抬上来大箱子,里面装着万两白银。

另外,一些侍卫正在从船上搬运粮食。

徐应元笑道:“恭喜毛帅,天子听闻毛帅事迹后,说毛帅是辽东守护神,毛帅之于陛下,便如同李靖之于唐太宗。”

毛文龙大喜,之前心中对新皇还颇有成见,眼下看来,那个小皇帝人还不错啊!

“多谢天子器重,末将一定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陛下还说,再赐毛帅尚方宝剑,上可斩无德王公,下可杀贪官污吏。”

原本天启帝给了毛文龙一把尚方宝剑,但明显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启帝给的尚方宝剑,在崇祯朝未必就好用了,所以崇祯又给他加了一把。

徐应元又道:“天子还说,将士们在辽东都很辛苦,等来年给将士们加饷银!”

毛文龙大喜。

“天子还说,勇士戍边,不该被遗忘,天子已经命人在天坛的对面,为牺牲在战场的将士修建忠烈祠,所有为国战死的将士都能进忠烈祠。”

这下把大家都激动坏了。

“我们若是战死了也能进忠烈祠?”耿仲明忍不住插嘴道。

“天子金口玉言。”

毛文龙再拜:“吾等愿为天子粉身碎骨!”

这忠烈祠一类的,自古可只有大功臣或者高级文官才能进,那叫做配享太庙,为世人敬仰。

没想到自己这种打仗的莽夫也能进了。

皇帝真是要大大提高武人的地位啊!

“天子还说,粮草不够用,就提前说,保证毛帅粮草充足是第一要务!”

“好好好,一定!”

“对了,天子为江东伯在京师准备了一套宅邸,待东江伯凯旋之时,可入住伯爵府。”

这下把毛文龙这种土匪头子都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老泪纵横。

原来焦躁的心,是彻底安下来。

“我们这地方穷,大人请入帐饮茶。”

“多谢东江伯好意,某还得急着回京师复命,就不多逗留了。”

毛文龙假装留了一下,待将几船的粮食都卸载下来后,徐应元便坐船返航。

尚可喜道:“毛帅,这下好了,有吃的了!”

毛文龙心中也是大喜。

耿仲明道:“那吃完咱们是不是要北上去打建奴。”

毛文龙道:“打个屁啊,怎么打,这么点人怎么打,先在这里待着,还是按照原来的策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毛帅,天子对咱们如此厚礼,咱们……”

“老子又不是说以后也不打,凡是得量力而行,咱们的作用不是北上灭建奴,而是从后方牵制!”

却说徐应元带着崇祯的命令去东江走了一趟,绕道回了京师,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

京师里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眼看新年马上就要来了,朝廷上上下下也在准备。

这个时候,朝廷中有一些不好的风声。

据说是之前皇帝在大殿上杀了礼部侍郎钱谦益,引起了江南那边的不满,而又因皇帝命人拿了山阴监生胡焕猷,在江南一带受了很大的阻碍。

现在江南一片哀嚎,南京那边反应也非常强烈,尤其以东林党人为主。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军人物,刚复官回京师,就被杀,他们集体上奏,再次弹劾魏忠贤阉党祸国。

据说弹劾的奏疏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

那边的学生们因为胡焕猷的事情,甚至上街游行起来。

这朝中的局势,再次风急浪高,无数大臣都在观望,有人私下说可能因为钱谦益和胡焕猷的事情,朝中将会再一次引起一场大地震。

而这一段时间,阉党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给皇帝上奏疏痛斥东林党人祸乱朝纲。

耳边听说了这些事后的徐应元也预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这紫禁城中从来就没有太平过。

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之争,从万历年就开始了。

然而,当回到皇宫复命的徐应元看到皇帝的时候,却并没有在皇帝脸上见到阴云密布。

皇帝此时正在召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帝半个多月前让王承恩派人去南京找的宋应星。

向皇帝汇报了江东镇的情况后,徐应元便站在一旁,也不再说话。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对于崇祯来说,安抚东江,等于加强了辽东一部分军事实力。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里,建奴一时间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说到这个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凡穿越过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还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这样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凡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这可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这位宋应星,一没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还年轻,看起来也不过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问题。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问题,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说,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过崇祯也不在乎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近关系,还管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过了乡试,一个举人而已。

后面还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个举人,当接到进京觐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这是很多首辅都没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这么说,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说!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

说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里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德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土豆和一个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过,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没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还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人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里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这个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古往今来皇帝最喜欢听到什么话?

陛下圣明!

陛下真是和尧舜一样啊!

陛下是千古圣君啊!

陛下圣德无量!

每每大臣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皇帝们就高潮了。

可惜,现在的崇祯他不吃这一套啊!

他个穿越客,坚持的是科学价值观,圣德那一套,能织毛衣吗?

崇祯坐在龙椅上,一副朕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随便你们怎么想。

刘宗周坚持道:“天子刚御极天下,当怀仁德之心,眼下就是年关,新年号马上就要使用了,若大肆杀戮,并非好的兆头。”

古人对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皇帝。

很多人会将亡国归罪为失德。

所以刘宗周也并非张口就来,这的确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毕竟这一年还只是天启七年,等到正月初一才是崇祯元年。

如果现在真的要杀人,就算派军队过去拿人,也要等到年后再杀了。

毕竟诛九个人的九族,牵扯到好几万人了。

这不是说杀就马上杀的。

崇祯元年,杀几万人?

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崇祯道:“若是杀卖国求荣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会遭受天谴,就让这天谴来找朕吧,朕一人承担,你们尽管去杀,朕要的是一个人也别遗漏!”

刘宗周还要说什么,被崇祯强行打断:“刘爱卿,学生不能议政的事情有没有解决?你这个礼部侍郎要担当起责任呐!”

刘宗周再蠢也知道皇帝不想继续讨论下去,便道:“犯人尚在押解京师的路上,臣会配合刑部审查,请陛下放心。”

“嗯。”

刘宗周识趣的退到一边,他虽然是东林党,但他却是最不迂腐的东林党官员。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朝臣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求霉头不到自己的身上。

既然皇帝都在太和殿上表态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是走流程了。

首先是由户部去追查那八大蝗商的九族。

古时候的九族牵扯是非常广的。

中国古代是宗族家庭,传宗接代观念非常强,所以非常能生。

具体如下: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这就是九族。

像八大蝗商那种有钱人自然是和某些地方官员有联姻,这次基本是没得跑了。

加上牟至夔,户部核算下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前前后后波及到的人,竟然多达两万多人。

大概也只有明太祖和成祖年代才有过这样的杀戮。

一时间,朝堂上上下下的官员们都安静下来,大概知道这位新皇是什么样的人物了。

大约在小年的那一天,崇祯召见大明第一科学家徐光启。

他专程请徐光启吃了一顿饭。

这是无上的荣耀,与徐光启一起在御宴上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孙承宗、张维贤和刘乔。

孙承宗是首辅,张维贤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把手。

这个位置就相当于禁军的老大,拱卫京师的军队在他手里。

他也是大明这些年党争中唯一一个可以置身事外,没人敢惹的人。

魏忠贤最嚣张的时候,唯一不敢动的就是他。

他是明成祖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张辅的七世孙,袭英国公爵位。

第三个人就没有孙承宗和张维贤那么有名了。

但在天启年也算一个人物。

刘乔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一把手。

而且他为人正派,这一点非常难得。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杨琏被害,他也愤然辞官。

崇祯找这四个人来,当然不是只为了吃一顿饭。

徐光启和宋应星将会是大明工业崛起的重要人物。

孙承宗现在又是首辅,按照明朝的规矩,大小事都会到他这里来。

崇祯当然要先撮合撮合这两位,吃顿饭打个照面,由皇帝亲自出马请吃饭,两人以后关系必然会更紧密,合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至于张维贤,就不用多说了。

自古想要改制变革,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怎么能行?

而刘乔呢?

也有大用。

明朝对内监控和探事都做的很好,但对外的情报工作却做的非常烂。

例如历史上崇祯朝著名的己巳之变就是因为对建奴了解太少,皇太极从图谋攻打蓟镇的消息,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崇祯打算建立起对外的情报系统,侦查敌国情况。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这件事不能魏忠贤,也不能让许显纯他们来。

这些人太他妈没操守了,很可能经不起诱惑卖国。

这一年的徐光启已经有66岁,历史上,再过五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崇祯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包括徐光启。

他会把最好的福利待遇给到这个人。

因为国家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家。

户部那边已经发了户部官印,现在徐光启就是崇祯的工部尚书了。

皇后周婉言也在场,她笑着说道:“陛下一直提及徐大人,说徐大人是朝廷栋梁。”

“皇后娘娘谬赞,老臣何德何能。”徐光启心中感动,前段时间听说宋应星那个小友也进京陛见,而且还得了官职。

徐光启只觉得皇帝确实是好皇帝,愿意亲自来提拔人,为民做事。

崇祯道:“徐爱卿与在座的各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大明要靠各位了。”

说完,他举了酒杯,大声道:“来,朕先干为敬。”

几位大臣立刻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举杯道:“多谢陛下。”

也不等这几个人,崇祯先自己饮了一杯酒,然后叹了口气道:“朕以后就要拜托各位了。”

几人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也连忙上前,将几位大臣都搀扶起来:“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今晚我们把酒言欢,没有君臣之别。”

说是这么说,不过几位还是很识趣的。

待酒过三巡,崇祯便道:“孙爱卿,北京城的城头还有十门红夷大炮,就放在京师让朕耍耍,你若是还想要火炮,就跟朕提,现在朕将徐爱卿召回来,铸火炮便是其一。”

皇帝一句话就说到孙承宗的心坎儿上了。

他正在想如何加固蓟镇的防线。

天启年间,孙承宗亲手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锦宁防线,其中便是投入了不少火炮。

这种关键的时刻,徐光启被召回来了,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担心徐光启压力大,崇祯紧接着道:“徐爱卿你也不用担心,要多少钱朕都给你掏出来,只要你给孙爱卿的火炮给朕造出来!”

徐光启连忙道:“天子放心,老臣竭尽所能。”

崇祯又道:“朕记得你跟那个叫汤若望的胡人认识,他现在是不是在西安,你可以现在就把人找回来,只要你说话,朕让锦衣卫去把人接来。”

“那就太好了,有汤若望的帮忙,臣可以加快速度。”

徐光启一边高兴,一边震惊这位才十七岁的少年皇帝从未离开过北京城,却知道汤若望那个人。

“好,待喝完酒,朕就让锦衣卫去找人。”

“谢陛下。”

崇祯又道:“另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还要不要扩招?”

这三个地方,都是大明制造武器的地方。

“臣要先查房一下,才能给陛下答复。”

“好,你先去查房,如果要换人,直接跟朕说,朕让吏部全力配合你,如果要加人,也跟朕说,要多少银子,朕都给你,只要你给朕把火炮和兵器造好。”

徐光启激动得再次站起来,拜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已经六十六岁了,没想到自己在这把年龄,居然还能派上用场。

“对了,朕差点把孙元化给忘了。”

崇祯想起来了,这哥们儿可是大明军功科技人才,顶级的。

徐光启是通才,涉猎比较广,但论军事科技,却未必比得过孙元化。

旁边的孙承宗微微一惊,关于铸造,他正准备推荐孙元化的,没想到皇帝居然把这个人的名字点出来了。

这个人现在在兵部做职方主事,一个小官,但天启年间辽东那些火炮大多是他架上去的,也是他培训出来的炮手。

这个人对火器非常在行,尤其火炮这方面。

孙承宗连忙道:“陛下,此人现在正在兵部职方主事。”

“这人你看怎么来安排,朕就不管那么细了。”

“是!”

“徐爱卿,分两头来走吧,当务之急先派人来蓟镇的防御加强,此事孙爱卿正在牵头做,你也参与进来。”

“是!”

“朕还是那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把东西给朕做出来。”

这一番对话下来,徐光启突然明白这位少年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了。

爽快,好说话,只要能办事,什么都好说。

如此这般就是最好的。

交代完关于军功这一块后,加上徐光启来了,崇祯的心也稍微踏实了一些。

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徐光启、孙承宗和张维贤这三人年龄都比较大了。

崇祯也不多留,亲自将他们送到殿前,三人好生感动。

崇祯道:“英国公。”

“臣在!”

“明日安排一下,朕要去见见京卫营的儿郎们。”

张维贤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要去京卫营,他连忙道:“是!”

“天色不早了,快回去吧。”

“臣等告退。”

等三位都走了,便只剩下刘乔还在。

“刘乔,你跟朕来。”

两人又回到了方才的地方,周皇后已经亲手煮了一壶茶,给崇祯倒上,又给刘乔倒了一杯。

刘乔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跪在地上道:“小臣不敢。”

“起来说话。”崇祯将其搀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刘乔,可知朕为何叫你回来?”

“小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朕没有可以相信的人,所以朕才叫你回来。”

刘乔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刀口舔血的人,竟然哭了出来。

当初魏忠贤权倾朝野,他是为数不多敢和魏忠贤正面硬抗的人,但他终究抗不过魏忠贤,只能辞官回乡。

今日再次被天子传召,他感觉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了。

“请陛下吩咐,小臣愿意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朕不要你上刀山,更不要你下油锅,你给朕好好活着,朕要你去建奴,去那里为朕打探消息。”

刘乔微微一怔,崇祯继续道:“深入敌人的腹地,朕要你为大明组建一个能够刺探建奴和蒙古人的情报部,你可愿意?”

“小臣愿意!小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望!”

“好,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你以前做过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跟朕说。”

“是!”

刘乔却是很适合做这件事,他为人正派,绝不会叛变,由做过锦衣卫的指挥使,由他组建起整个情报部,必然会成为崇祯在北方的眼线。

只是以后,他都将生活在暗处。

为了光明,总会有人在黑暗处寻找阳光的。

见崇祯亲自会见了一次大臣,周婉言才知道自己的夫君真的是日理万机。

待刘乔走后,她不由得心疼起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崇祯又非常不老实起来。

周婉言突然温柔细语道:“夫君,你都这么累了,还要来吗?”

“咳咳,朕确实有点累了,要不,你在上面,朕躺着不动?”

“这怎么行,夫君是九五之尊,臣妾怎么敢在夫君上面。”

“顾虑那么多干嘛,快来,我和你现在是夫妻,不是皇帝。”

说着,一把将周婉言拉过来。

“夫君,你好坏哦。”

周婉言是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夫君不同寻常了,与是信王的时候似乎判若两人一般。

第二天,崇祯穿了一身常服,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了京卫营。

得知皇帝要来,京卫营的军官和士兵们各个都打起了精神。

老实说,京卫营在明朝末年,已经衰弱下去。

真正还有战斗力的,就是辽东军了。

但是,从现在开始,崇祯必须得抓新军。

就从京卫营抓起。

当崇祯到的时候,一众军官早已做好迎接的准备,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从他们轻浮的脚步就可以判断,靠这支军队打胜仗是几乎不可能的。

英国公张维贤这老油条,虽然扶持了朕上位,有大功,但在治军方面却是还缺一把力。

崇祯心中有计较,但是嘴上却没有说出来。

且脸上表现得很开心,很兴奋。

一车又一车的御酒被运输过来,堆放在京卫营的门口。

皇帝下来后,众武将道:“臣等恭迎天子万安!”

“诸位都是朕的好将领,好将军,快快平身!”

“谢天子!”

“朕为你们带来了宫中御酒,朕知道你们忠君爱国,诸位将士都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分内职责!”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退朝之后,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单独见了孙承宗。

“孙爱卿,建奴猖獗,朕现在需要一个辽东督师,你认为谁最可靠?”

孙承宗道:“陛下,臣以为,辽东督师非袁崇焕不可。”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

看来历史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发展到袁崇焕身上了。

袁崇焕在后世的网络上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历史学家们将他定义为民族英雄,可偏偏键盘侠们脑瓜子里就那么点货,张口就是各种定罪。

在张凡这个崇祯看来,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决断可能是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那个兵痞子、丘八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不服朝廷管辖,这样的将军必然是要好好教训一顿的!

但是眼下建奴不断壮大,朝廷又不得不依靠皮岛上的毛文龙。

正史中,袁崇焕正是觉得毛文龙不服军令,管理失控,才决议杀掉毛文龙。

却导致毛文龙部失控,辽东也失去了一支可以制衡建奴的小规模武装部队。

此时的崇祯思虑片刻,他心中也是担忧的。

袁崇焕有本事,历史上,他的那一套辽东方案很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还省钱。

但袁崇焕这人有些狂妄,就说历史上杀毛文龙一事,竟然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杀了。

崇祯道:“王承恩,召袁崇焕来进京见朕。”

“是!”

崇祯又补充道:“对了,朕想准备一些粮草送到东江镇给毛文龙,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天子圣明,毛文龙是大明在辽东后部仅存的战力,可以对建奴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崇祯点了点头,孙承宗算是大明朝文人里少有对武将很不错的文官,这可能和他通晓兵事有关。

“既然毛文龙的作用这么重要,朕打算再赐他一柄尚方宝剑,赐爵位辽东伯,如何?”

“老臣以为可行,毛文龙部孤身在皮岛,将士艰苦,若是陛下恩赐下去,将士们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

“如此这般,就由你来提此事,朕批准就好。”

“遵旨!”

这是皇帝的想法,但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好人,显然是向孙承宗表态自己对他的信任已经重视。

毕竟崇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孙承宗来平稳全国军事大局。

不过,毛文龙那个军阀头子崇祯肯定是不放心的。

等孙承宗走了,他便找来心腹太监徐应元前来,自己写了手谕,让徐应元去一趟东江。

明面上好人要孙承宗来做,但私下里,这收买人心的事,可不能放过。

徐应元带上崇祯的手谕,另外崇祯又从内帑里拿了一万两,这一万两是准备给毛文龙的。

毛文龙不听话是真,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信任的态度,至少这个特殊的时候要拿出来。

等徐应元带着手谕离开后,崇祯换了身常服,带着王承恩、方正化两个太监,又将许显纯叫上,悄悄出宫微服私访。

王承恩劝阻不成,只能跟着皇帝一起出去。

冬日的北京城严寒难耐,街头没有太多人,大家都躲在屋子里。

崇祯一身素衣,以玉冠将头发束起来,剑眉星目,好一个英俊少年郎。

昨日早朝,朕颁布了永不加赋的圣旨,今日要来看看百姓们的反应。

崇祯觉得,自己的基本盘一定是老百姓和军队,在任何时候,只有掌握了民意和军队,才能说话算数。

这永不加赋是给百姓的第一条,显然还不够,但先扔出来再说。

果然,崇祯在大街溜达了一转,就有听到百姓在讨论朝廷刚颁发出来的永不加赋的政策。

不少地方都在讨论,百姓们称赞这是好政策啊。

有人甚至大声叫好,说新皇登基,当今天子是明君。

听到这些,崇祯心中有了谱。

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街道也很干净。

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就说这西城,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

一时间,他竟感慨万千。

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心中也舒缓了许多。

突然之间,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王承恩道:“公子,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不急。”

崇祯向那边走过去,来到几个孩子面前。

“这位公子,给我点吃的吧,就一点点,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小女孩睁着大眼睛,满眼楚楚可怜地看着崇祯。

“王承恩,先去买两个馒头,再端一碗热水来。”

“是!”

崇祯将斗篷取下,给这小女孩披上,问道:“你父母呢?”

“公子,我是陕西人,我父亲在饥荒中饿死,我和母亲逃到北京来讨生活,母亲在半个月前病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虚弱,她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看样子似乎只想保存体力。

这样能活多久就多久吧。

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崇祯心一跳,陕西饥荒!

明朝中后期人口暴涨,又逢小冰河时期。

再加上朝廷腐化,行政基本坏死,朝廷只顾重税以凑军费,官员还大肆在里面搜刮民脂民膏,原本就悲惨的农民,别说饭了,连一口粮食都没有。

陕西地带已经饿死了很多人了。

明年,那边就会发生动乱。

后年,李小哥就会带领他的泥腿子们扯开旗子来。

这个小女孩子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轮廓清秀,眼睛又大又圆,只是长期饥饿,脸色发黄。

如果是在21世纪的中国,她一定是在读中学吧,绝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一瞬间,张凡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

这世道,真是吃人的世道啊!

他当然知道明末民生疾苦,但现在亲眼看见后,才深深体会到。

不多时,王承恩便拿来了热馒头和热水。

崇祯蹲下,将馒头一小块一小块揪下来。

人长期不吃东西,必然会暴饮暴食,很可能会噎死,尤其是面食。

崇祯将小块小块的馒头喂给小女孩,小女孩一口一口吃下去。

崇祯又将热水喂给她喝。

等吃完两个馒头,小女孩才逐渐有了一些力气。

一边的许显纯看在眼里,心中想着当今天子竟然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圣德仁君。

这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会如此这般对待一个普通百姓?

看来只要忠心一些,自己头上这颗脑袋肯定是保住了。

待小女孩吃完馒头,崇祯将她扶起来。

“谢谢公子。”

“走,我带你去对面的酒楼吃肉去。”

小女孩感动得哭出来:“多谢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愿为公子做牛做马。”

“先别说了,外面冷。”

崇祯带着这小女孩进了前面的悦来酒楼。

这来凤酒楼可是北京城有名的大酒楼,朝廷大臣、王公贵族,还有富商们都喜欢来这里吃饭喝酒。

崇祯带人进去,那小二一过来,看小女孩满脸脏兮兮的,显然是个叫花子,立刻脸上就变了。

“走走走,这里不招待叫花子!”

许显纯立刻扔了一锭银子,冷声道:“怎么说话的,给我们公子安排最好的厢房!”

小二立刻道:“是是是!”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继位的时候,的确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天太冷了,粮食欠收,这是天灾。

但张凡一直觉得,天灾只是一方面,天灾这一个因素还不至于让整个大明朝垮台。

人祸才是最关键的。

自明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明朝的许多制度已经跑了两百多年,就没有变过。

后世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大明人口不断增加,士农工商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经济基础早就不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

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

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

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大的。

崇祯二年,李小哥的狗腿子们开始造反,加上京师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己巳之变,距离现在也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了。

所以啊,给自己先立两个个小目标:防止己巳之变和李小哥造反。

己巳之变是因为军事废弛,对皇太极的战略判断失误,李小哥造反是吃不饱饭。

如此看来,找孙承宗和宋应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对应的问题了!

孙承宗便是保定府人,离京师非常近,他是天启年间辽东军事的扛把子,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一手规划、操办出来的。

这个防线有多牛?

直到明朝灭亡,建奴都没有攻破。

若不是吴三桂开关,建奴这辈子都别想入主中原了。

而且,明末能打的将领,几乎都是孙承宗的手下。

孙承宗身上有很浓的军人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

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

“走!”

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

他们不明白这位新皇到底怎么想的。

昨天的行为和他过去几个月登基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之前定罪魏忠贤,朝中不少大臣都受到鼓舞,即便非东林党人,也觉得新皇登基有新气象了。

但现在,这急转弯,让所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不敢预判接下来事情会往哪方面走,也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保命,索性都不说话了。

魏忠贤被搞了一次之后,交出司礼监掌印,现在老老实实带着东厂,也不敢再嚣张,他也体会到“皇帝一句话,自己坟头爬”的恐惧。

就连他下面的五虎、五豹、十狗现在也低调了很多,老大不发话,下面的人即便找了文官一些麻烦上报上来,他魏忠贤也不敢再乱做决定。

所以,此时的朝局,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大家都觉得,谁先动谁倒霉。

面对明末朝堂这复杂的局面,崇祯也不打算跟这些个大臣斗太多,反正刀子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重设中枢了。

见无人说话,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无话可说,朕倒是有话要讲。”

朝臣们连忙道:“请天子明示!”

崇祯冷声道:“薛爱卿,你来给说说,为何蓟镇的工事修了三年,一盘散沙!”

薛凤翔连忙出列,跪在地上:“回禀陛下,臣已经着手在加固。”

“你上次给朕的提案中,可没有提到重点加固蓟镇的工事!”

薛凤翔心中一颤,暗暗叫苦。

他是今年八月才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的,现在十月一,才坐了四个月,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哪还有什么心情办事。

事实上,自从万历皇帝罢朝开始,朝廷的行政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直到崇祯年间都没有缓过来。

党争起后,官员们都热衷于党争,各个要职的官员走马观花,谁还有心思去办实事。

就说这薛凤翔,魏忠贤的人,被定义为阉党,虽然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但这几个月却是颤颤惊惊的,尤其是魏忠贤倒台后。

皇帝此时问的具体事务,他当然作答不出来,甚至他都忘记自己有没有给皇帝东西了。

别说蓟镇,就是京师的很多工事,他脑子里都一团浆糊啥也不知道。

魏忠贤一看皇帝在质问自己的人,本能地向上前为自己的人说几句,继续张罗人心。

“启禀陛下……”

崇祯直接打断了魏忠贤:“魏忠贤,朕没有问你话。”

魏忠贤连忙惊恐道:“奴婢该死。”

“退回去。”

“是!”

大臣们心一凛,皇帝这又是要搞什么事?

看这架势,皇帝也不是打算要重用魏忠贤啊!

“薛爱卿,朕把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你,你竟然一问三不知!”

崇祯其余有些愠怒,吓得薛凤翔不停磕头:“陛下饶命,臣刚上来,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好好反省!”

“朕要你有何用!来人,将薛凤翔抄家,革职查办!”

工部尚书!

正二品大员!

比昨天的礼部侍郎的三品官还要大,一言不合就罢了官。

而且薛凤翔是阉党一派。

下面的东林党们立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来皇帝真的没有被魏忠贤蛊惑,至少阉党还是要查办的!

阉党昨日还欢呼雀跃,现在却也是心中摸不着北了。

如此看来,魏公公并没有重新得势啊!

外面进入侍卫,将薛凤翔押了出去。

薛凤翔也不喊冤,毕竟皇帝只是罢了他的官,一没降罪入狱,二没杀他。

比起昨日的钱谦益和黄立极,已经好太多了。

薛凤翔被拉出去后,殿内一片死静。

崇祯之所以询问蓟镇边防,是因为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从那里冲进来的。

御史罗元宾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施鳯来施大人、张瑞图张大人、李国普李大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罗元宾此话一出,崇祯立刻站起来,怒道:“大胆!”

罗元宾赶紧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

他只是个小小的御史言官,不过明朝的言官向来不怕死就是了。

“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学生议政,这监生现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山阴县!”

明朝的山阴县就是后世的绍兴,江南水乡,东林党人的老巢东林书院也在江南一带。

这个胡焕猷很显然就是个东林党人。

雨住了,天晴了,这些个读书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觉得他的班子正在顺利搭建起来。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把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孙传庭都召回来了,连袁崇焕都在路上了。

这一步步,慢慢他崇祯自己的重臣就会定下来。

把这些人用好了,第一步的改革,才能开始啊!

就说孙传庭,崇祯打算让他来做新军的都督的。

上次崇祯去京卫看了一遍,对北京城的京卫是失望透顶了。

孙传庭这家伙能文能武,而且为人比较忠烈,又还年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是最适合最新军统帅的。

崇祯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叹气道:“实不相瞒,孙爱卿,朕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朕看到京卫之后睡不着,京卫原本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但现在,他们堕落了,他们的刀生锈了,连敌人的衣服都砍不动了,这大明谁来守护啊!靠那些勋贵吗?他们提着刀,怕是连马背都上不去了!”

孙传庭听下来,也不由得感到悲哀。

当年太祖初定天下,京卫乃是大明精锐中的精锐,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哪是现在这副模样。

崇祯道:“所以,朕现在决定重建一批新军,让你来做新军的都督,你意下如何?”

孙传庭顿时有些呆住了,他猛地抬头看了崇祯一眼,但发现这样看皇帝是不敬,连忙低下头道:“多谢陛下垂怜,臣何德何能,恐怕难以胜任此位。”

“朕说你可以就可以!”

这孙传庭可是明末最能打的将军之一。

“陛下,臣……”

之前孙传庭不过是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权就辞官回家。

现在皇帝突然跟他说让他来都督新军,他确实有些震撼。

这就相当于,从五品官,直接跳到了和京卫指挥使司的英国公张维贤一个级别的官了。

三品大员啊!

直接跳了两级。

要知道,在明朝,升官本身就是一件很慢很慢的事情,吏部郎中,和打仗带兵不靠边,却被称为指挥使这样的职位。

这在别人看来,却是有些荒谬。

不过,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会打仗。

孙传庭就是这种人,对战场非常敏感。

“孙爱卿,你这牛肉也吃了,朕也见了,朕话也说了,位置跟你留了,你可不能辜负了朕啊!”

孙传庭连忙跪下来,惶恐道:“陛下,臣不敢,只是臣以为从未打过仗,怕是……”

“怕什么,朕说你可以就可以!”

孙传庭连忙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崇祯将孙传庭扶起来:“孙爱卿,以后我们君臣一心,将新军托付给你,朕放心,朕会让兵部来协助你安排兵额。”

“谢陛下!”

接下来,崇祯又将自己对新军的想法也都说了一遍。

他的这套完全就是后世那套军队管理体系。

听得孙传庭是一愣一愣的。

时间过得飞快,毕自严忙着调整税收和屯田,徐光启正在加紧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子,同时也在兼顾着去加固蓟镇的防线。

孙传庭则接受了新军指挥使的官职,开始马不停蹄组建新军了。

听说皇帝在组建新军,新军叫御林卫,英国公张维贤紧张起来。

这大明都两百多年了,驻守北京的军队就是京卫,怎么又整出了个御林卫了?

崇祯这小子难道是要恩将仇报,把老夫排挤到一边?

当初继位的时候,可是老夫拥戴了你啊!

张维贤心中颇为不爽,但也不敢说出来。

他是一晚没有睡着觉,第二天,挂着个大黑眼圈,被他儿子张之极看到了,便询问原因。

这一问下来才知道皇帝现在成立了新军。

“爹,陛下成立新军,这是要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对你爹我不满了。”

张之极是越想越气,当然,他不是气皇帝,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他气的是京卫里那帮子王八蛋,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赌博玩女人样样精通,就是他娘的不会打仗。

一个个的,长得肥头大耳!

他气不打一处来,怒道:“爹,最近一段时间您别管,儿子去京卫去看看,看哪个狗日的最近还敢赌博玩女人的!”

“儿呀,他们要那样你也管不着啊,老实说,咱们家虽然是除了老朱家外大明朝最显贵的,但咱们是手中待着兵的,所以当年的刘瑾和魏忠贤,都不敢动咱们家,那些丘八虽然都是流氓,痞了些,但足以让咱们在朝堂上说话有底气,能不动就不动了。”

张之极道:“爹,都什么时候了,陛下现在成立御林卫,明显是对咱们京卫非常不满意,若再这样下去,迟早被替换掉。”

张维贤这样一听,顿时急了:“那现在怎么办?”

“交给儿子便是,您这几日就在家中休息。”

说完,小公爷张之极带着人便出去了。

他首先是到了御林卫指挥使司,一进去就看到孙传庭正在亲自指挥修建校场。

御林卫居然已经调了一些兵过来了,正围着校场的空地,整齐划一在跑步。

看那气势,颇为雄壮。

有板有眼。

小公爷张之极立刻掉头,又到了京卫指挥使司。

那里几个军官没干别的,正在赌博,笑声非常具有穿透力。

小公爷是大怒,一进去就开始破口大骂。

几个人立刻从桌子上飞跳起来,一副像是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

“小公爷!”

“你们他娘的还敢叫老子小公爷,你们看看你们,京卫成什么鸟样了!”张之极就是一鞭子朝一个镇抚抽去,打得他惨叫了一声。

张之极道:“以后再让我看见哪个王八蛋还敢在这里赌钱,我就废了他!”


毛文龙的事,崇祯不想过度去关注,毛文龙现在在东江那边,朝廷本身要辖制非常困难。

让他先自由奔放地发展一段时间吧,只要对建奴有掣肘作用,一切都好说。

最近这半个月,朝中大臣们日子倒是过得舒服。

皇帝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召开御前议政了。

两天前,吏部尚书房壮丽那边又推了两个礼部侍郎的人选到孙承宗那边,分别是刘宗周和钱元慤。

这两个人都是东林党,刘宗周是有名的大儒,而且是东林党中的一股清流,这人不迂腐,而且为人比较正派。

但钱元慤却是个政治投机者了,他是典型的东林党变异分子,以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然后固执的用正人君子那一套去排挤一切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

这两个人崇祯都通过了,一是给孙承宗面子,二是让礼部尚书温体仁也蛋疼蛋疼,给这个老油条安排两个难惹的下属。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后面搞孔家店和宗室做准备,温体仁这个老油条用不好会黏手,用得好了就是把锋利的刀子。

崇祯也不想多过问礼部的那些破事,现在也不是动孔家店和宗室的时候。

能把兵部和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才是当务之急。

把宋应星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崇祯丝毫不顾虑最近朝堂上某些铲除阉党的声音。

对江南的动向,他也懒得去理会。

那帮东林党人现在还翻不了天!

等朕练好了新军,把北边的军防处理完,稳定了粮食产出,再去好好收拾你们这帮二五仔!

崇祯收拾了一下,一身青衫便服,带着许显纯等锦衣卫,便去了天牢。

此时,周延儒正在他天牢里瑟瑟发抖。

他看见皇帝来了,连滚带爬过来:“罪臣叩拜陛下!”

天牢内阴暗潮湿,帅气儒雅的周延儒,此时面色苍白,神情颓然,半个月的时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自从新皇登基动了魏忠贤一次之后,在这朝堂上上下下都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就连许显纯这种屠夫,现在都不敢在大狱里随便乱用刑。

如若不然,周延儒现在早就没了人形了。

许显纯为崇祯搬来椅子,周围点了火,将周延儒从牢里揪出来。

崇祯道:“朕已经看了督察院的档案,周大人,很不错嘛,生意做的很大啊,不仅仅有酒楼,还有诸多产业。”

周延儒用头撞地道:“臣死罪!”

这大明朝的官员想天方设地法的捞钱,已经司空见惯,谁还没点副业的。

也可以说,赚钱是主业,做官是副业。

但没想到啊,这新皇登基后,连这种事都管。

你说恶心人不恶心人啊!

“你没有别的要说的?”

周延儒犹豫了一下,依然道:“臣死罪!”

崇祯笑了笑,道:“无妨,你心中必然有话,且都说出来,朕也不是那种听不去逆言的昏君!”

周延儒想了想,反正现在也要死了,便道:“陛下,臣就斗胆直言。这朝堂上上下下,哪个人手里干净,陛下今日查了臣,大臣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陛下觉得可以将天下的贪官污吏都彻底铲除吗,如此便是明君了?若是人人自危,必然引起朝廷震荡,眼下建奴气焰嚣张,若是朝廷自己内斗起来,岂不是正入建奴下怀?”

崇祯倒是有些惊诧,周延儒果然是如历史上记载,聪慧机敏。

这大明朝从来不缺聪明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朝廷腐败,内斗成风消耗国本。

但每一个人却被卷入其中,乐此不倦,或者说疲于应付。

周延儒这话也颇有为自己开脱的成分,如果皇帝拿贪腐的名义来处置他周延儒,其他大臣必然会人人自危。

这一点,崇祯心中也清楚啊。

大明不仅朝堂上的官贪污成风,地方官比朝堂重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收钱已经是默认的规则了,两百多年都默许如此。

凡是贪官犯了事,只要出得起钱,就能活命。

甚至连边防都贪。

即便当年的辽东第一狠人熊廷弼,不也是因为筹不到钱,才一命呜呼的吗!

这事崇祯作为穿越者,怎么会不知道?

就说周延儒被因酒楼之事被投入监狱之中,这些天不知道有多少大臣要保他。

为何要保他?

还不都是利益关系所在。

崇祯沉着脸,冷声道:“防御建奴,不需要朝堂的文官,边防的武将足矣,后勤的粮草朕来想办法,你们拿了朕的银子,那都得乖乖交出来!”

张凡在前世,可是公司最年轻的总监。

他管理团队手段了得,最擅长拉一派压一派,在团队里引入内部竞争,但也能凝聚团队的战斗力。

当然,他还有一个本事,就是会算账。

而且脑子转的飞快,21世纪的信息工作量,可不比明朝这些大臣们的工作处理信息少。

在他看来,明末最大的败局就是财富分配到少部分人手中,导致皇帝和百姓都没钱,基础盘没了!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动改制,就是彻底等死。

“陛下,您还是太年轻啊,古今治国,哪有离得开文官的,那些武将终究是屠夫尔!”

这话倒也没说错,文官坏了,最多是贪钱,武将若要是坏了,那就是晚唐的藩镇割据,国家的灾难,生灵涂炭。

“朕没说不需要文官。”崇祯笑道,“朕只是觉得,有一部分人要出局,仅此而已。”

周延儒全身一震,从这句话中,他感受到了皇帝的狠辣的杀伐之意。

如果是以前听到这句话,周延儒会觉得皇帝说的出局者,可能是阉党,因为皇帝继位的头几个月就是这么干的。

这样就很容易让党派之争彻底恶化,除非将阉党彻底清除。

但阉党清除后,就没有另一个朋党诞生么?

万事阴阳相生,此乃天道啊!

不过,有意思的是,从皇帝最近半个月的行为来看,出局者可能是任何一个人。

出局的标准,就是这位少年皇帝的一腔热血!

少年人总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总以为这世界非黑即白,自己利用职权赚钱,在这位少年皇帝看来,就是作恶。

“陛下,当年的张江陵(张居正)也是一位有巨额来路不明钱财的文官,他高居首辅之位,推动了大明改制,富国强兵。”

周延儒打算为自己争取一下,所以那张居正这个对大明有非常杰出贡献的人出来举例子。

意思就是,皇帝啊,你还小,不能用黑白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当官就是这样,没有钱怎么当官?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的核心班子正在一步步组建起来,这些朝臣们看在眼里。

眼下,崇祯不仅仅给两位心腹老臣赐了座,还让王承恩倒了茶。

这在之前的皇帝里,哪有这种待遇。

“毕爱卿,孙爱卿不止一次在朕面前提及你,说你清廉公正,最适合做户部尚书。”崇祯在孙承宗面前当起好人来。

“多谢陛下垂怜,多谢孙阁老赏识,老臣一把年纪了,只希望能为陛下尽绵薄之力。”

孙承宗道:“都是天子知人善用。”

崇祯笑道:“两位就不要谦虚了,朕想将今年国库的收入增加到三千万两白银,两位可有办法?”

天启七年,大明的税收是两千五百万两。

但明朝的税收制度很特别,主要征收的是粮食。

这两千五百万两中,真正的银子只有五百万两。

另外两千万两其实就是粮食,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总之,明朝征税管理非常混乱。

没有什么标准化。

这就给中央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以及收税上加大了难度。

而且收税的水远远比表面看起来坑。

这些都是需要毕自严来整理的。

天启七年,也就是去年。

国库入账是五百万两,但是,北方的军费一年就要四百万两。

所以,现在的朝廷,财政几乎是一团糟。

如果再不改革,不要说建奴打进来了,自己就会把自己给玩死。

为什么崇祯听说毕自严来了,会连饭都不吃了,差点连鞋子都没有穿,直接冲出去了。

因为他真的太需要这个人了。

没有谁比他更担忧财政的收入。

而崇祯也丝毫不客气,张口就要把今年的实际税收银子从去年的五百万两涨到今年的三千万两。

先增加六倍再说。

连孙承宗都觉得这个目标似乎太高了。

但崇祯没办法啊,现在大明有两个窟窿,一个辽东,一个陕西。

崇祯目光灼热地看着毕自严。

毕自严沉思片刻道:“陛下,若是要在今年完成这个目标,老臣以为很难,不过,给老臣一年的时间,明年可以完成。”

“好,朕相信毕爱卿。”崇祯硬着头皮,给毕自严加了一年的时间,“毕爱卿可以跟朕说说你的计划。”

毕自严来北京之前,自然就做过通盘的预估,他说道:“陛下,我朝税收不合理之处有四点。”

“愿闻其详。”

“一、军户征税标准是农户的五倍,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军田废弃,这不仅造成了良田浪费,还增加了朝廷养军负担。”

“二、农税表面征收很低,每亩征收0.0335石(4.02斤),但实际上,百姓在交粮税的过程中,增派太过频繁,导致百姓税赋过重。”

“三、地主乡绅占用大量良田,却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四、过度以粮食作为税收,粮食在兑现成白银的过程中,操作不透明,以及粮价波动,导致损失。”

崇祯心头是大喜,作为穿越者,他是当然知道明朝税收的这些不合理之处的。

毕自严果然是崇祯朝最会算账的人,他非常清楚大明现在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四大点基本概括了朝廷现在的痛点,剩余的小问题,基本是从这些大问题上延伸出去的。

“爱卿有何良策?”

“一、降低军户征收税额,与普通民田持平即可,引导军户回到自己的田里,即可以增加税收,又可以自给自足。”

一边的孙承宗不由得点头,他是带兵打仗的文官,辽东现在的精锐和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他对军户屯田的现状实在太了解了。

崇祯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这正和他心意,军队平日里不打仗,是完全可以下田的,至少内地的预备役是可以这样操作的。

不然社会劳动力都浪费了。

“二、严禁加派,减轻百姓在交粮税过程中的负担,不损害百姓的利益。”

崇祯道:“加派的主要原因还是收税过程中,需要官府人力物力,地方官就把这些成本分摊到了百姓身上,若是严禁增派,由朝廷来出这个工钱,地方官必然又会在这里面扣钱贪污,而严禁增派怕是不能防止下面的人去顺利执行,百姓最怕的就是官员,若是地方县令巧立名目,胁迫百姓增派劳役,百姓也不能说什么,朝廷下拨的工钱他拿了,加派他依然加了。”

毕自严不由得一怔,没想到这位十八岁的少年皇帝,这如此细的实际情况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让他很震惊。

“以朕看,爱卿的严禁加派是对的,不能把这笔钱让老百姓成承担,就由朝廷来承担,只要不让老百姓加派,下面的人能拿点钱就拿点钱吧,朕也不计较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释放出来。”

毕自严不由得感动起来,皇帝这就是承担着加大朝廷开销的风险在支持自己了。

实际上,崇祯不仅仅是要听他说。

崇祯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这两个重臣说的,但做领导,你得先耐心听下属把话说完,不能自嗨。

“三、重新测量全国良田,严查私吞良田的行为。”

崇祯点了点头:“说得对,这一点朕是要强力去执行的,毕爱卿,你尽管去给朕重新测量,朕倒是要看看这天底下,到底哪些个人私吞了良田的!”

关于这一点,毕自严虽然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但崇祯知道他有很多话要说。

官员和乡绅勾结,私吞良田,这是大明朝随处可见的,期满不报,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不仅如此,宗室是不交税的,宗室利用皇家之名,到处圈地,民怨沸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件事崇祯心中是自有定夺的,等他把新军练完,这些该办的事一件件办,该杀的人,一个个杀。

改革不流血,叫什么改革。

“四,朝廷收税,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有一半是白银。”

毕自严最后做了一个画龙点睛:“以上老臣说的这几点,可以先从顺天府开始改制试点。”

崇祯不由得点头道:“爱卿你尽管去做,朕和孙爱卿都会支持你。”

“谢陛下。”

如此这般,毕自严眼下便要起草细节方案。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山西查抄案。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403104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