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优质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朱允熥朱元璋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世人证明什么?我也不在乎所谓的功绩!我知道我一定比历代的帝王都强。”说着,眼神如剑,“因为,我从没想过要病死在床上,我朱棣要死,也要死在战马上!死在大明国土之外。”然后,朱棣微微扭头,看着姚广孝的侧脸,“如果我坐上那个位子,我会把这里,把这片近百年来胡人南下的前哨地,变成北征的出发点。”说着,他又笑起来,如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从此以后,不会再有胡人南下,只有汉儿北上开荒!”......
《大明锦绣优质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夜风,从山谷中吹过,吹走夏日的炎热。
北方的恢弘的群山之间,一座巍峨的高塔傲然耸立。
此塔名为昊天塔,相传兴建于隋代,高十五丈(现代考证46米),通体用砖石砌成,雄壮宏伟,高高的塔尖仿佛要划破天际。
借着依稀的月光远远望去,塔身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和风吹雨打的痕迹。可这些印记却不曾让它黯然失色,反而散发着厚重古朴的光辉。
塔身上,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猛虎野兽,在从各个窗口中散发出的灯火映射下,栩栩如生。一双双充满蔑视的眼神,遥望着远方的大地。
朱棣站在昊天塔的最顶层,南眺如画江山。
微风归来,挂在塔窗口的窗帘微微颤动,阁楼中檀香的青烟随风飘散。
下层塔楼中,哒哒的木鱼声还有僧人诵咏的梵经交织在一起,若隐若现的同时又在耳中盘旋,久久不散。
“这么说,老爷子选中了老三?”朱棣的声音响起,有些沙哑,没有太多的感情。
他身后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武士,谦卑的单腿跪地,注视着脚下的地板,没有抬头。
“臣不敢妄言!”武士开口说道,“但是黄公公说,陛下现在已经到了离不开吴王的地步,一刻不见老爷子就心急如焚。而且,当日老爷子急病之时,明显有对群臣表明,立吴王为太孙之意。可是当时被太子妃和淮王打断,老爷子脱危之后,立吴王为监国!”
“呵!太子妃?”朱棣依旧看着远方,眼里露出一丝嘲弄,“吕氏算什么太子妃?她也配?”
朱棣是一个骄傲的人,从小骄傲到大。这世上能让他钦佩的人不多,能让他认可的女人更是只有一个半。
一位是他的养母,却一直被他奉为亲生母亲的已故马皇后。另外半位,就是他已故的大嫂,昭告天下的大明太子妃,常氏。
吕氏在他心中不但配不上太子妃的名号,甚至连他嫂子的身份都算不上。
随即,朱棣的嘴角动动,脸上的嘲弄更深了,“淮王?这么说,朱允炆也想趟这浑水?真是自不量力!”
“黄公公说,太子妃和淮王一直在暗中拉拢他!”武士回道。
“哈哈哈!”朱棣似乎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在窗口抑制不住的大笑起来,“他们娘俩还真是够看得起他们自己的!”
朱允熥有想法,入了老爷子的眼缘,出乎朱棣的意料。
但是朱允炆他从来都没放在眼里,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只会读书跟小猫一样的黄口小儿。
可是朱允熥呢?
朱棣的笑声停止,脑中浮现一个总是躲在他大哥背后,偷看他们这些叔叔,不善言辞的孩子。
其实在他心中,他对朱允熥的观感比朱允炆要好上许多,甚至隐隐的还真有那么一丝丝亲情在其中。
一是因为那个已经故去的贤惠的嫂子,二是因为朱允熥那个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外公。
朱棣第一次上阵,就在常遇春的麾下。
当时对阵的是北元的残军,常遇春大将军直接扔给他一身铁甲,一把斩马刀,告诉他。军中没有啥鸟皇子,有的只能是杀人的好汉子,是个带把儿的就跟着老子屁股冲。
想到此处,看向窗外的朱棣情不自禁的笑了。
常遇春算是他在军事上的启蒙老师,那么对朱允熥这个侄子,这个常遇春的外孙,他心中多少有些香火之情。
但是,想不到,那个曾经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孩子,现在却是他最大的敌人。
“你下去领赏吧!”
那武士无声的退下,朱棣仍然背着手站在窗边,遥望夜色中的千里山川。
视线中是灰蒙蒙一片分不清任何景色的黑幕,但是豁然之间,在朱棣的双眸之中,一团火焰燃起,将那些纵横交错的河流与山川照亮。
那里,是北平的更北方,那里是最原始的荒凉,那里也是多少汉儿心中的梦魇,那里更是当年霍去病扬名的地方。
轻微的脚步声,在身后微微响起。
道衍和尚姚广孝洁白的袜子踩着光滑泛着微亮的地板走来,默默站立在朱棣的身后。
朱棣眼中的火焰慢慢消退,笑容重新挂在脸上,“想起了一段旧事!”
姚广孝也看着窗外的夜色,“说来听听!”
朱棣指着窗外,“我十三岁时曾和常大将军约定过,将来我们一起征战漠北,誓要扫清胡虏,让中原不再受胡人蹄铁践踏,把大明的旗帜插到阿尔泰山,甚至更远!”
话语中朱棣抿着嘴唇,眼神愈发明亮。此刻他的表情不像是一个城府深沉的王者,而更像一个心怀志气的倔强少年。
“那样的成就,不适合一个藩王,而更适合一位帝王。”姚广孝的声音很轻,“如果一位帝王做到了,他的成就远超汉武唐宗!”
朱棣忽然一笑,“我不需要向世人证明什么?我也不在乎所谓的功绩!我知道我一定比历代的帝王都强。”说着,眼神如剑,“因为,我从没想过要病死在床上,我朱棣要死,也要死在战马上!死在大明国土之外。”
然后,朱棣微微扭头,看着姚广孝的侧脸,“如果我坐上那个位子,我会把这里,把这片近百年来胡人南下的前哨地,变成北征的出发点。”说着,他又笑起来,如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从此以后,不会再有胡人南下,只有汉儿北上开荒!”
啪啪啪,掌声响起。
姚广孝轻轻拍着巴掌,缓缓笑道,“可惜没有史官,今日一番话,若是能留于文字,必定流传千古,让后世帝王汗颜!”
“不碍的。”朱棣微微笑道,“等本王登基时,再说一遍,当着所有的大臣,再说一遍!”
“那小僧等着那一天!”
随后,两人无话,静静看着窗外。
几盏灯火在两人的视线中,慢慢游走。
那似乎是,北平城中的打更人,在巡夜打梆。
北平之名,来自朱元璋。
洪武元年,刚刚登上皇帝位,还没彻底平定天下的朱元璋。在壮年之时,对着北方蒙元的大都嘶吼,从此以后你叫北平。
北方安定太平之北平。
中原的敌人从来都是在北方,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再往前是彪悍女真人的中都,再再往前是同样兴起于草原契丹人的南京,辽国的陪都。
几百年来,这里不但是北方的雄城,更是北方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座城池就像是一位满面风霜之气的北方汉子,不动如山。
为了攻取这座都城,大明出动了二十五万最精锐的部队。
淮人,楚人,赣人。
这些百战的大明精兵在两位绝世勇将,徐达和常遇春的带领下,摧枯拉朽直接攻到了大都城外的通州。
当时,面对倾巢而出的大元铁骑怯薛军,中原男儿选择了用北方胡人最擅长的 方式,从正面击溃他们。
常遇春,郭兴,率领骑兵在北方大地上和元军正面碰撞。胡人不败的骑射神话破灭,大明的男儿到了大都城下。
那一战后,元顺帝发出了今日复做徽钦二帝耶的惊呼,弃城逃走。
常遇春身先士卒,带领大明虎贲爬上城墙,攻入了几百年来,无数中原男儿泣血北望的汉家旧地。
“广孝!”
想起往事,朱棣人仍旧热血沸腾。
“小僧在!”
“咱们现在怎么办?”
“继续等!”姚广孝笑道,“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
感谢大家支持,晚饭时还有。
明天开始,每天三更,在下午三点前,一起奉上。
这是朝会,是一个国家从天子到臣子最为重视的仪式。别说冰天雪地,无论刮风下雪乃至下刀子,都必须来。
他心中有些不着调的疑问,群臣的心中却是深深的震撼。
吴王,居然在皇帝身边。
皇帝,居然带着吴王来上朝。
以前这个殊荣只能属于一个人,那就是吴王的父亲,已故的太子。
许多人心中思量,看来皇帝要立皇太孙的传闻是真的。
而看着长身玉立的吴王,许多人也必须承认,这位皇嫡孙的气度和皇帝,还真是有几分相像。
“前几日咱病了!”
此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通过门洞扩散到广场上。
“你们不用担心,小病!咱现在没事,身子还硬朗!”说着,朱元璋露出几分微笑,“今日朝会,各位臣工畅所欲言。”说完,对朱允熥小声说道,“你好好听着,你看看谁能办事,谁不能办事,回头咱要考你!”
“孙儿明白!”朱允熥点头道。
“臣有本奏!”
一大臣昂然出列,礼部侍郎纪善。
“陛下前几日下旨,云南西平侯回京安葬。现棺椁已在路上,吉地如何选,还请陛下示下!”
吉地就是墓地,既然下旨让沐英回京安葬,那就不是一块坟地那么简单,而是要下旨给沐英乃至他以后的儿孙们,一块钦赐的墓地。
说来也巧合,前世沐家的陵园朱允熥有幸去过。刚退伍时他也过了小半年的穷游生活,在南京城外的将军山,瞻仰过这位千古忠臣的家族陵园。
只能远远的瞻仰,沐英和他家族后人的墓地,在战乱年代频遭盗掘。而且在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代,财大气粗的商人们根本不顾所谓的文物不文物,直接挖土机挖平了事。
原来沐家的墓地,已经变成了青山绿树环绕之下的座座豪华别墅。不免让人扼腕惋惜。
不过,即便是被掩埋在地下或者是消散在尘土中,安葬在将军山的沐英也似乎在守卫着大明太祖和皇后的陵寝,将军山正通往明帝陵,像是一座大门。
说起沐英,朱元璋的脸色暗淡几分,开口说道,“这事咱已经下旨给吴王,沐英的后事他和礼部一同操办!”说着,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说吧!”
这一幕,让群臣更是心惊。
以前太子是陪着皇帝上朝,但是皇帝可从未这么和颜悦色和太子说过话。
“皇爷爷已经下旨西平侯为黔国公!”朱允熥朗声说道,“沐公爷生前的遗折中写道,愿为已故皇后守灵,那他陵墓就选在将军山吧!”
对于这样一个忠臣,一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家族,守护明帝陵的将军山是最好的归宿。
不过,朱允熥不想再看到,英雄的陵墓被小人盗掘。
“沐公和我皇明虽非血亲,但不亚于血亲!”朱允熥继续说道,“礼部会同工部修建陵墓之时,必须深挖深埋,以防宵小!”
“臣等明白!”大臣们回道。
“陛下!”
朱允熥话音落下,户部尚书傅友文出列。
“昨日邮票发卖,京城之中共售出信件邮票十七万张,储货票七千,住宿票一万五,车马使用票六千七,驿卒护卫票三千六..........”
普通的邮票两个钱,但是其他涉及到在驿站住宿,储存货物,护卫和车马使用的票,费用却很高,而且还是按照货物的多少和重量来进行估算。
“共计收白银,二十六万三千二百四十一两白银!”
嗡,群臣大哗。
小小邮票居然一下卖出那么张?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毕竟古往今来头一遭,人人都买一些放在家中备用是人之常情。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以武立国,最重战功。
群臣目光之中,银盔上插着羽毛的羽林军士卒,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把军报,双手举过头顶。
朱元璋伸出手想去拿,半路却又把手收回来。
“大孙,念!”
“是!”朱允熥兴奋地说完,随后有些激动的拿起了边关的军报。
这是他第一次读大明的捷报,更是他第一次见证大明的胜利。往往后世都说大明如何孱弱不堪,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不但兵强马壮名将如云,而且敢于出击,有着犯大明必诛的气魄。
“臣蓝玉启奏陛下,臣于本月三日抵达洮州.........”
“伪元贼子狡诈,见大明大军前来,则且战且退逃至大漠....”
“臣知伪元贼子欲引臣入大漠,围而歼之,故臣将计就计.....”
清晰嘹亮的声音从朱允熥的口中发出,群臣们静静的听着。
朱允熥一边念着,脑中一边浮现着关于边关战场的画面。
洮州,位于大明帝国的西北,是羌人的旧地。
隋唐以来一直为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因为此处有丰美的水草可以为中原提供优质的战马。
一直以来,这些胡汉杂居,但是这里的胡人并没有表达出对中原王朝那种侵略性。他们也一直仰仗中原王朝提供的茶叶,铁骑布匹等等。
洮州以外,是大漠,半草半沙的大漠。
不刮风时,黄沙青草并存,偶尔些许的湖泊涟漪荡漾,夕阳西下的时候,湖泊的水面上,反射着柔和的五彩之光。
但是刮风之时,漫天的黄沙狂舞,整个世界都是黄色。
又起风了,粗粝的沙子打在人的脸上,像是钝刀子在慢慢割着。
大漠之中,一支雄壮的军队艰难的在风沙中行军。
他们的脸上刻着风霜,眼神中带着疲惫,干瘪的嘴唇,裂开的皮肤,满是风尘的盔甲。
他们千里迢迢急行军而来,满腔的战意遇到了躲避的对手,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大漠,开始追击。
他们大多是两条腿,但他们的敌人是四条腿。
漫天风沙无边下,壮士宝刀收在匣,只等贼人踪影现,碧血丹心染黄沙。
贼人,诱敌深入。
明军,将计就计。
军报上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风沙之中艰难的跋涉,在大漠中的每一步,大明健儿们都走得十分艰辛。
~~~~~
“伪元贼三万五,臣兵分两路,一路龙骧骑兵从东侧深入大漠,敌后横行。”
“一路两万四千人,臣亲自率领,皆为步军.......”
念到这里,朱允熥不禁大惊失色。
蓝玉是疯子!
两万四千人孤军深入,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但人数上比他们多出一万,而且还都是骑兵,都是北元神出鬼没的铁骑。
步对骑,怎么打?
骑兵有着高速的机动性,而且北元的骑兵都是自小在马背上善于骑射的武士,他们一人双马,饿了吃奶酪,渴了喝马奶。步兵不但跑不过他们,还有着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然而此刻,听到朱允熥的声音,龙椅上的朱元璋却朗声大笑。
“蓝玉这仗打得是越来越精了!”
朱允熥心中疑惑的继续往下念,“臣于大漠深处,月牙儿海(这地儿编的)水源补给点,遭遇伪元大军。贼酋为阿里不哥家族后裔哈咎,以及投降复叛的原大明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贼三万骑兵,遮天蔽日而来!”
~~~~
“报!”
黄沙之中,一骑背上插着小旗的骑兵,打马狂奔至蓝玉帅旗之下。
大明的日月星旗在左,蓝字大旗在右。
大旗之下,重甲精锐环伺着鬓角微微发白,满面风霜,但是眼神如电的蓝玉。
“吁!”骑士胯下的战马在喝令下停步,因为冲击力导致它前腿腾空,不住的踢腾,战马脖颈上密集的鬃毛在黄沙之中飞舞。
“报大帅,探马发现前边伪元骑兵主力,起码十万左右,三十里外还有近万骑兵悄悄绕到我军后方!”
“哈哈哈!”蓝玉和手下的将领瞬间大笑起来,“他娘地,龟儿子终于探头了。”
笑着,蓝玉忽然高举右臂。
接着数位骑兵从蓝玉身边纵马而出,“大帅有令,停止行军!”
“龟儿子上门了,抄家伙招呼着!”蓝玉嘶吼一声。
“喏!”众将用马鞭把敲打胸口的护心镜,随后纷纷走入部队,约束士卒。
塞外漫天黄沙之中,中原战鼓响起。
咚咚咚!
鼓若惊雷,如疾风骤雨般传遍四野,震撼着塞外的风沙。
漫天的黄沙似乎被战鼓震慑,竟然慢慢小了下来,让阳光在大地上重新出现。
大漠中的阳光明媚,士卒们兵器和盔甲的反射光茫,更加耀眼。
两万四千多大军,在战鼓和剌剌作响的战旗指引下,分成三个巨大的方阵,中军蓝玉大旗在一处沙丘之上,其余两个在其脚下前方。如果从天空俯瞰,正好是一个倒着的品字形。
蓝玉跳下战马,粗糙的大手抚摸两下战马的脸颊,随后在亲兵打开的小马扎上坐下,虎视前方。
前方,视线之中,鬼魅的一样的骑兵开在高岗上,在大漠中,在地平线上出现 。
“把咱大明的大旗升起来。”蓝玉马鞭遥指前方,大笑着说道,“告诉北元人,大明蓝玉在此,有种来战!”
呼,大旗高高的竖起。
迎着大漠中的风,哗啦作响。
方阵中的士兵们,回望沙丘上的迎风招展的大明战旗,眼神变得更加坚韧。
那是家乡的旗,那是大明的旗。
那旗帜在风中翩翩起舞,一如汉唐盛世之时,汉家男人出征之时的战舞。
“吼!”
两万多大明男儿敲打手里的兵器,从胸膛中发出野兽一样的嘶吼。
紧接着,响彻天地,让黄沙战栗,天空变色的呐喊声,骤然响起。
“大明男儿在此,有种来战!”
~~~~
轰隆!轰隆!轰隆!
胡人的回应来了,那是马蹄踩踏在大地上,如地震一般的颤动。
在这颤动中周围的沙丘上,黄沙纷纷落下。
当无数的骑兵冲锋起来的那一刻,他们的阴影遮盖住了大地,阻挡了阳光,甚至凝固的了空气。
铁蹄前进的途中,烟尘如同风暴。
汹涌的铁骑像是决堤的洪水,在大地上纵横肆虐。
他们来了。
蹂躏华夏大地数百年的铁蹄来了。
他们的弯刀在阳光下反射寒光,他们的嘴里发出咻咻的怪叫。
他们的战马奔腾的速度到达了极致,他们的脸色是那么的狰狞。
这里是大漠,这里是他们的故乡。
在这里,他们要把眼前这些明国人,用弯刀安葬。
轰隆,轰隆。
马蹄声,越发的响亮,震撼。
咚咚,咚咚!
大明的战鼓,开始在天地间回荡。
昨夜三分雨,今早十分晴。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阵阵舒爽的湿气。
明媚并带着色彩的阳光从路两旁繁盛的树叶中穿透过来,落在地上一片五彩的斑驳。
阳光落人间,百姓不敢闲。
京城的街道上已经是人头攒动,做买卖的开门了,找活的上街了,老人带着孙子出来遛弯买菜了。
渐渐的,食物的香味,说话的声音,孩子的欢笑等等碰撞在一起,变成一张活着的,生活百味的画卷。
京城的人口一向是天下最繁密,在这热闹的街景中,长安街无疑是最热闹的。
甚至说今天的长安街,已经不足以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了,完全就是人声鼎沸。
街上全是人,肩膀挨着肩膀密密麻麻黑压压一大片,穿着各色服饰的都有。有老成的掌柜的,有年轻的伙计。有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有短打扮的力气人。
除了人还有锦衣卫,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两个总旗的带领下,让那些拥挤的人群排成行。长队的尽头,是几间即将开门的店铺。
也不是店铺,那处地方是大明户部度之司的库房,今儿临时改成了售卖邮票的临时场所。
今日是大明邮票售卖的日子,得到消息的商家百姓蜂拥而来。有人是真的要寄信,或者传递货物。有人真的是商队的管事,想在商路中使用朝廷的驿站,也有人是冲着皇上老爷子手书的邮票来的。
还有的干脆就是来凑热闹的,宽阔笔直的长安街上,此刻怕不是有一两万人。
“军爷,啥时候开呀?”
“哎呀,老子肚儿里的粑粑都挤出来了!”
“MMMP,啰嗦。”
挤了半天还不开门,拥挤的人群怒气冲天,有脾气不好的已经开始破嘴大骂。
路边,茶楼二楼的雅间里,伸长了脖子往下看的朱允熥在瞬间,听到了好几种方言。
而下面,维持秩序的锦衣卫总旗军官恨不得冲进人群,把那些骂骂咧咧的汉子嘴堵上,再抽几鞭子。
可是他不敢呀,一早上指挥使大人交代了,皇上老爷子和吴王监国都在上面呢。
二楼雅间里,朱重八捧着一碗刚沏的大碗茶,笑得眉毛和皱纹都纠结在一起。
“大孙,咋这么多人?”
朱允熥回头笑道,“皇爷爷,改驿站为邮政售卖邮票是古往今来头一遭,人当然多些。”说着,微微躬身笑道,“孙儿给爷爷道喜了!”
朱元璋正在喝茶,“有啥喜?”
“利国利民的事,史书上必定大书特书呀!”朱允熥笑道,“后世人只要一写信,就能想起老爷子您!”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脸上微微有些得意,不过随即看看左右,又有些失望。都是宫里的侍卫,个个紧绷着脸如临大敌的。若是有文臣在这,还能拍拍马屁。
不过,这种得意只是稍纵即逝。朱元璋这人,别人的奉承就是听个乐呵,根本不会当真。
喝着茶继续说道,“啥留名不留名的,书生们写的那些玩意儿都不算数,老百姓得到实惠才是真的!”